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前结构调整的动力和方向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韩文秀

编者按: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成为国际大趋势。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理解未来经济结构演变的基本方向和内在要求?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以本文予以解读。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使13亿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也面临不少挑战。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和谐稳定。

当前,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被迫调整和自觉调整两种力量正在汇集,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倒逼机制和正逼机制。

一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变化,人口红利持续衰减,劳动力供求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其中结构性矛盾逐步上升,就业难、用工荒并存现象长期化。随着廉价劳动力的减少、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民工工资的大幅提高,与周边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从最低工资看,2011年北京、上海、深圳、河南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160元、1280元、1320元、1080元,比2005年分别提高100%、85.5%、91.3%、125%。从土地价格看,2011年末,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水平为3049元/平方米,是2005年末的2.4倍,其中,商业服务、住宅、工业地价分别比2005年上涨174%、267%、32.5%。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结果是,原有传统产业向综合成本低的内陆地区或周边国家转移。

二是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过去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环境问题也快速积累,并集中爆发出来。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要求,消费结构升级相应地要求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公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加强,公众对污染问题的敏感程度提高。

三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明显上升。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较大,2011年GDP达到47万亿元以上,按美元折算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更有物质基础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和机制,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是东部沿海地区遇到发展起来之后的增长困惑和转型压力。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地区经济呈现不平衡增长格局,全国经济活动持续向东部地区集中,东部地区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近年来,由于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过去那种以高度消耗资源、高度依赖出口市场、处于产业链低端,以低工资、低成本、低价格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说没有转型就难以发展,不加快转型就难以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许多地方推动科学发展的普遍共识,成为许多企业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

五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多重压力上升。一方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前列,工业化、城镇化仍处于快速推进阶段,而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出现根本性变化,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还会增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压力将持续存在,且有增无减。这在客观上会促使我们加快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努力在为应对国际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空间。一方面是确保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的压力。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居世界前列,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我们务必在“节流”和“开源”方面下更大功夫,取得更大成效。要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这必然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提高先进生产力比重。要加强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努力攻克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开发难关,保证国内能源自给率处于合理、安全范围。

面对新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我们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可以把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的未来方向和内在要求描述为“四个发展”和“四化”。

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努力把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的过程,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绿色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创新发展。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幅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与创造大国的转变。

包容发展。从国内来讲,主要是在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都要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改变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的做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使发展过程由全体社会成员更好地参与,发展成果由全体社会成员更好地共享。从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角度看,就是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中国自身的快速发展中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在与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中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更大的空间,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高端化。既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使之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又要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演进,逐步提升中国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轻型化。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注重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增加服务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促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实现转型升级与扩大就业的有机统一、转型升级与节能减排的有机统一。

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要紧跟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改造提升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维护信息安全,深度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使信息化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一体化。一体化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全球化在国内的反映。要顺应这种趋势,从多方面、多层次上推进国内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主要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农民工市民化,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融合发展等。同时,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注重产业链的发展和竞争。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欧洲债务危机还在深化蔓延,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中,新机遇和新挑战不断出现。我们要处理好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三者关系,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一是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消费是基础,稳定投资也很重要。我国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有待深度挖掘。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着力增加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者收入。完善居民消费政策,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业,拓展新的消费空间,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扩大消费信贷。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努力降低商贸物流成本和居民出行费用,确保消费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让群众放心消费。要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要继续发挥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扩大投资的最大潜力和活力在民间。

二是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化,我国企业出口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重又明显恶化,困难重又明显增加。要稳定和完善各项出口政策,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同时,鼓励增加进口,改变奖出限进、宽出严进的工作思路和政策体系,完善进口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三是坚持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国。我们既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更要注重改善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使外资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总体战略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继续吸引外资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外汇资金比较充裕的优势,用好国际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机遇,扩大对外投资,在信贷、保险、出入境管理和宏观协调指导等方面完善措施,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同时,维护境外投资企业的资产和人员安全,鼓励对外投资企业与当地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坚持不懈地推动节能减排。近来我们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的压力有所上升,实现“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压力加大,但节能减排工作决不能放松。要严格目标责任和管理,完善工作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政策引导,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规范有序开展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实施重点企业和各类园区循环经济改造,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结构调整需要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要坚持开放式创新和协同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加强高端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激励,并对各类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进行培训、再培训,形成适应结构调整需要的多层次人才结构体系。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