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的村庄我的家
本报记者 亢 舒
恩和乡的孩子们正在玩碰彩蛋游戏。 (资料图片)

从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区驱车1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总人口2400人,其中俄罗斯族占80%,是我国惟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如今,这里别具异域风情的乡村旅游开始变得远近闻名。

进入村庄,俄式“木刻楞”房屋比比皆是。恩和的俄罗斯族民居深受西伯利亚农庄建筑风格影响,都是一栋栋典型的俄式木房子,用原木交错叠建而成。

汽车停在了热尼亚列巴房门前。这是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最有名的一间列巴房。一进入列巴房,就被墙上的一张照片所吸引——一位老奶奶头戴白色的帽子,坐在椅子上,回眸,眼神平静而祥和。她便是列巴房的主人,80多岁的彼得洛娃。

彼得洛娃奶奶没在,正在忙碌的是她的蒙古族儿媳付艳梅。儿媳嫁到这个俄罗斯族家庭,也就学会了烤列巴。炉子内,炉火已经烧起。制作列巴要用白桦木把炉子烧热,再利用余温烤熟列巴。“慢工”才能“出细活”,一大早把白桦树枝放进炉子,列巴要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出炉。

在儿媳的描述中,彼得洛娃生性爽快,能歌善舞,至今仍保持着许多俄罗斯族的生活习惯,与同村的老人交流依然会用俄罗斯语。正说着,彼得洛娃回来了,头裹紫红色方巾,身穿灰色的开襟毛衣和长长的裙子。

说起烤列巴,彼得洛娃显得很骄傲。她坚持用最古老的手法烤制列巴,用白桦树枝烧炉子,用天然啤酒花发酵,味道浑然天成。彼得洛娃说,她还曾被邀请到很多城市教人烤列巴,她说,城市里烤的列巴不如她的列巴好吃,只因为这古老与天然。

走出列巴房,年轻的副乡长赵文伟带我们走进了俄罗斯族民俗馆。展览馆不大,却展出了400多件物品,有俄罗斯族狩猎时穿的皮袄、有打鱼时穿的连身雨鞋、有缝纫机、留声机……除去一些动物标本,这里的展品每件都有一百来年的历史,生动再现了俄罗斯族人生产生活的场景。

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们来到了经营乡村旅馆的玛璐夏家。玛璐夏也是位俄罗斯族老奶奶,从照片上看,今年也有七八十岁了,是彼得洛娃的邻居和好朋友。她去外地探亲了,招呼我们的是她的孩子们。

我们在屋子里坐定,只见墙壁上挂着挂毯,传统长条木制餐桌上铺着格子餐布,木椅相对排列,满是俄罗斯风情。吃的也都是俄式菜肴,蔬菜汤、酸黄瓜、列巴蘸黄油……玛璐夏的儿媳闫秀兰告诉我们,这些年发展乡村旅游,很多村民都富起来了。她家还用挣来的钱新盖了很多木刻楞,将来能有更多床位提供给游客。

这个时候并不是适宜来恩和旅游的最好时节。照片上、画册里,夏季的恩和和额尔古纳甚是迷人,广阔的草原一望无际,静静的白桦林引人遐想,再在这俄罗斯风情的小村庄小憩几日,定是百般惬意。

午后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异常安静,到了夏天,这里会渐渐热闹起来。这里是民族和睦团结的最好见证。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