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巢湖之滨,春意盎然。
历时近50天的第六届“春色滨湖”旅游节暨合肥市第六届乡村旅游节拉开了帷幕。今年已是第十届的大圩菜花节又将增加新的亮点,通过农民运动会、菜花节自驾游、农产品展销等活动,以浓厚的田园生态、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倡导健康、生态的旅游方式,实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安徽省合肥市副市长杨增权介绍,该旅游节启动以来,已成为拉动全市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合肥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
放弃工业选农业
几年前,大圩还是个偏远的普通乡镇,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农民们忙时种地,闲时打工,与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方式没什么两样。
大圩的变化,是从2003年开始的。
大圩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大圩的发展模式,曾有过两种“路径之争”:一种是发展工业,走工业立乡的道路;一种是发展都市农业,走乡村旅游的道路。
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在这两者之间到底应该如何取舍?如果发展工业,大圩有交通发达、环境优越的优势;如果发展农业,大圩有大量的良田基础和滨湖经济圈的依托。几经斟酌、论证,大圩坚定地选择了发展都市农业这条道路。
这是在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抉择。大圩镇濒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省城合肥的“上风口”,东边被合肥“母亲河”南淝河环绕,素被称为“鱼米之乡、合肥粮仓”。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大圩发展工业可能会给城市环境带来的风险。而发展都市农业,大圩有明显的优势。这里有3万多亩一望无垠、水网交错、路网纵横、竹木成行的水乡田园。全乡农业已初步形成林果、蔬菜、水产、水禽和优质稻米五大支柱产业。这为乡村游提供了先天的基础。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由此敲定。
万亩菜花风情多
都市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突破口在哪里?
2003年春天,恰逢油菜花的盛开,大圩利用三万亩田园风情,策划举办了首届“绿色大圩”菜花节,合肥市民纷纷前来踏青赏花。
油菜花,南方普普通通的一种油料作物。而田园里一片片集中地盛开绽放,在小桥流水人家中,仿佛画家手中金黄与嫩绿的色板,随意勾勒出的璀璨美景,令人沉醉。在这里,游人不仅可以赏菜花芬芳,还能品湖区文化——品,有“小花茶”。曾被古人用“蝴蝶双双入菜花”的优美诗句赞美的油菜花,被大圩的农民摘下,经特殊工艺烘干,与野菊花、金银花一道,制成国内少见的“小花茶”,青、淡、雅、香,颇有点新花色。玩,有“小水车”。在农家居舍里,游客最喜欢体验小水车,从中感受农耕文化的纯美。听,有“小倒戏”。小倒戏是合肥地方的特色,深受合肥人喜欢,每到菜花节当地都特意请来戏班子助兴。购,有“小编织”。村姑现场用毛线为游客编织小挎包、拖鞋、门把套手、婴幼儿小鞋等,向游人展示传统手工艺品。为油菜花那抹金黄而来的游客,又陶醉在乡村风情里。
菜花节大大带动了当地餐饮、垂钓、住宿、客运及农产品的价格。2003年的首届“菜花节”,给农民带来直接增收超100万元,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当地农民年均收入增幅达15%以上。来自肥东县长岭乡的程春生于2004年瞅准了大圩举办旅游节的机会,只身来到大圩投资租用水塘栽种莲藕,当年投资5亩,就赚了近2万元。从大圩开始的“菜花经济”,不仅让油菜花变成了“金银花”,还使一批乡村走上了以旅补农、以旅助农、以旅促农的良性发展道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菜花”金黄百花艳
举办第一届菜花节的同年春天,大圩也举办了家庭植树节。之后的7月,包河区紧接着又依托丰富的葡萄种植资源,举办了葡萄文化旅游节。随着环巢湖的生态综合改造及旅游文化开发,2007年,“菜花节”升级为“春色滨湖”旅游节暨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目前,“春色滨湖”旅游节已成功举办了5次,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人气一年比一年旺。2011年,包河区全年旅游综合收益达4.5亿元,仅“春色滨湖”旅游节期间就吸引游客98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亿多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9%和11%。
大圩镇也重新着手精品谋划,全面丰富和提升都市农业旅游的档次和内涵,以打造“湖区文化”和“生态绿色大圩”为特色,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创大圩品牌,全面推进滨湖新区大圩生态板块的建设进程。目前,该镇已形成了万亩蔬菜、万亩葡萄瓜果、万亩水生作物、万亩苗木花卉、万亩生态林五大产业基地,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1.5万元。
随着都市农业旅游的推进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花卉品种上,菜花的面积在逐渐减少。但通过土地流转、龙头企业带动,很多高档花卉基地“升温”。华东地区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安徽神韵花卉研究所选址大圩,建立兰草新技术研究和运用新基地,出口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华泰集团首批投资2500万元在大圩建设高档花卉苗木基地,基地设有温室大棚区、名贵花卉观赏区、自给自足种植园、奇石园以及休闲小筑、水景游览区等,游客既可以观赏到珍奇花卉、亭台水榭,还可以享受餐饮休闲、田园野趣。位于包河区烟墩街道牛角大圩的滨湖千亩精品花木基地项目日前正式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建设1000亩高档苗木花卉基地,培育樱花、高杆桂花、南方红豆杉、花梨木等。紧靠大圩的义城街道玫瑰基地游人如织,淝河镇也投资兴建了连栋温室花卉基地。包河区已然形成了春游菜花樱花、夏赏荷花玫瑰、秋观桂花菊花、冬寻腊梅水仙等为主的“四季花开”的旅游局面。
“一朵小菜花,撬动大发展”,包河区商务旅游局局长王进介绍说,“以花、果、树为媒介,包河区的都市农业旅游日渐成为合肥市的旅游品牌和拳头优势。”以大圩为例,荣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被外界誉为“合肥后花园、城市大氧吧、市民大客厅”。据了解,包河区在未来将突出“巢湖”元素,深度挖掘水、绿、文三个特质,在巢湖北岸建设全国独一无二的城区森林湿地自然生态景观,把东大圩、牛角大圩、大张圩建成环巢湖旅游的三颗明珠。
养鸭妇成“掌门人”
在大圩镇十里渔场的第一口鱼塘旁,一处木制建筑彰显出浓厚的田园风情。300平方米的大厅内,绿色盆栽青翠欲滴、八仙桌整洁划一,加上一群服务员手托特色土菜忙进忙出,俨然一派“世外桃源”的架势。这儿的主人爽直、泼辣,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她“阿庆嫂”。
“阿庆嫂”名叫吴大珍,原本是大圩镇普通的养鸭妇。当农村刚刚刮起“养鸭风”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的她便四处拜师学养鸭,并在丈夫的支持下“淘”出了第一桶金。2003年大圩举办了第一届菜花节,吴大珍觉得“农家乐”的春天来了,并于2004年建起约200平方米的垂钓中心。“我们的垂钓中心成为大圩‘农家乐’的首个接待基地,最忙的时候厨房外都有人排着队等吃饭,我们夫妻俩忙得晕头转向。”
也就是从那时起,吴大珍坚定了办“农家乐”的信心。虽然当时水泥路还没修好,除去节假日,平常光顾渔场的人并不多,可吴大珍跟爱人一商量,还是把牙一咬,在2006年冬天投资60多万元,彻底改造了接待场所。
被评为“农家乐星级厨房”的“阿庆嫂农庄”吸引了更多城里人。“阿庆嫂”也更忙了,请来了大厨,她还是忍不住亲自下厨,因为“他们烧的菜不够土”;为了追求原味,吴大珍还经常拎着菜篮子到野地里挖野菜。
“能干媳妇”吴大珍对选择“农家乐”颇为满意:“干这个是干对了,过去打工也挣了点钱,但家里的田荒了,伢也没人管。现在自家承包田里种的蔬菜能供应饭店,还雇了十几个人帮忙,旺季一天毛收入少说也有1.5万元,平时每天也有5000元左右的营业额。每年的营业额超过300万元,后来又投资在市内建起了连锁店。”
在大圩,类似吴大珍这样的村民已不在少数。靠山吃山,很多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圩也成了地道的“天然农家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