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组旷日持久
武汉本土商业整而难合
本报记者 郑明桥

武商、中百、中商重组,一波三折。

2011年4月14日,武商、中百、中商宣布筹划重组,6月9日,武商退出,三家变两家。9月29日,中百、中商重组预案公布,6个月后即2012年3月29日,因预案细节仍需调整,致逾期未召开董事会,方案失效,调整后的预案将于今年6月底再公布。

2007年5月16日,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商联)挂牌成立,宣布三年内重组武汉商业。

重组大计山高路远,方案一调再调,迟迟无法落地。比起上海的华联和联华,重庆百货和新世纪百货,北京西单商场和新燕莎等各地商业重组,武汉起步不晚,成事恨晚。武汉一位大型本土超市负责人说:“不重组就面临死亡,我们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的差距在于,别人有庞大的国际化供应网,我们没有,他们的人工、物流成本低,我们同质化竞争致内耗大、成本高,迟早丧失竞争力。”他承认:洋超商进入初期,武汉本土超市仍有优势,现在不少方面,比如商品丰富度上,渐落下风。

2008年,国务院提出:通过股权置换、资产收购等方式,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尽快形成若干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武商、中百、中商均为上市公司,整合重组,也是证监会“商企消除同质竞争”的要求,是武汉市政府及行业共识。

2012年3月23日,中百和中商重组预案宣布调整,3个月后再公布。

据了解,调整后的预案,仍是中百集团吸收合并武汉中商,超商业务以“中百”品牌为核心,百货业务以“中商”为基础,实现两种不同业态的双品牌战略。合并后新中百将有营业网点893家,16家百货、839家超市、37家电器和1家销品茂。新中百将对两家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改善治理结构,促进主营业务快速发展,建立统一产业平台,实现商业资源一体化。

成本方面,集约、整合、共享两家公司的供应商资源,集中统一管理采购渠道,增加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重大投资项目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投资。重组将打破原两家公司间的管理壁垒和人员流动壁垒,近年持续上升的人工成本将相对下降。

记者从中百集团2012年股东大会得知,调整后预案,将增加募集配套资金,配套融资额不超过交易总额的25%,若重组顺利,新募资金可能主要投入中商重大项目,这对已有10多年未融资的中商,是个机会。

这次重组,国家支持,地方期待,为何好事多磨?

武商联负责人汪爱群坦言:“重组能否成功,由资本市场、由股东说了算。”按去年9月29日公布的重组预案,中百将以0.93∶1的比例合并中商。异议股东拥有现金选择权,中百股东现金选择价为12.39元/股,中商现金选择权为11.49元/股。

去年两家公司停牌时沪指在3200点左右,现在下跌约800点。去年两家公司复牌后,中百和中商股价齐补跌。

涉事双方高层均曾对外称,他们面临几难境地——如果不调整方案,现有方案没有通过的可能性;如果调整方案,停牌时间这么长,造成许多资金深度套牢。截至今年3月19日两家公司再度停牌前一个交易日,中百最终收盘价为9.59元,中商7.8元。另外,浙江新光控股举牌中百后,股价与中商又拉开了差距,不可能是原来0.93:1的比例。

市场人士分析,由于异议股东的补偿价格和停牌前的股价相差较多,中百股价与现金选择保护价已有2.8元差价,股民都想通过投反对票来获得现金选择权,把股票以12.39元价格卖给中百,反对票多了,重组方案无法通过。

重组要继续,方案必须调整。“主要在换股价格、换股比例、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价格等方面重新调整。”

距离调整方案公布,还剩不到两个月,股东可充分消化重组消息,再做选择,预案可确定更合理对价。

纵观武汉商业重组历程,亦有牛市当道之时,曾面临诸多机会,曾探索各种方法,正如历经场场大考,如今又现新情况,武汉商业资本又将如何运作,令人期待。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