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农人物
种菜就是种良心
——菜农林水英的故事
本报记者 石 伟

记者见到林水英时,年逾六旬的她正站在菜地里给即将前往宁夏西海固蔬菜基地的10多位技术人员交代任务:“你们到了那里,一定要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不要高高在上,要手把手地向群众传帮带,让他们实实在在学到技术。”

从小在福建莆田农村长大的林水英对蔬菜有着特殊感情。1972年,刚刚20岁的林水英就开始和蔬菜结缘,那一年她为村里及周边生产队培育蔬菜苗。10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她的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她除了利用自家责任田以及租赁田地进行育苗外,还开始种植蔬菜外卖。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凭借热情与执着,她的蔬菜事业越做越大。

“当初我承包大片土地种粮种菜的消息传开时,不少亲戚朋友都劝我,种粮不赚钱,种蔬菜风险又太大,要承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三重压力,万一碰到天灾或菜价大跌怎么办?”林水英说,她当时做出规模化种粮种菜的决定不是盲目的,是充分考虑到当地具有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等先天的优势。为了掌握种植技术,林水英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了解市场行情,学习种植理论知识,遇到难题就找人请教。经过多年的积累,她逐渐掌握了一整套的育苗、种植、施肥、植保、保鲜和贮运等技术。

林水英告诉记者:“在我们这里,种菜的人不少,能坚持下来的不多。南方台风暴雨多,创业之初,好几次快到收成的时候,大面积的蔬菜被雨水淹没,导致血本无归。那种难受的滋味到现在也忘不了。但是这些都没有打消我种蔬菜的念头,我坚持了下来。”1993年她创办了华林蔬菜基地和北方蔬菜有限公司,在莆田率先创立了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专门从事蔬菜的规模化生产。

如今,华林蔬菜基地的种植规模已由创业初期的30亩发展到超过4万亩,成为了一家专业从事各类绿色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并相继开辟了北京及东北、西北、海南和广东市场。通过多年不断努力,如今华林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80%出口到国外,销量从最初每年6000多吨上升到现在的30000多吨。

“种菜就是种良心。”这是林水英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她常告诫公司员工,小小一棵菜,关系到百姓的健康,宁愿自己少赚钱,也不让一棵问题蔬菜流入市场。为实现生产“绿色”蔬菜的诺言,林水英从日本、新加坡引进优质品种,与俄罗斯等国外蔬菜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林水英的公司配备了一流的农药残留检测仪,一旦发现问题蔬菜,损失再大也要全部掩埋处理。每年林水英还聘请国内外农业专家为菜农培训讲授无公害栽培等实用农业先进技术,增加菜农的知识,有效保证了无公害蔬菜有序地流入市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