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打实”的节能减排
——中韩媒体北京联合采访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黄炎光

4月16日开始,中韩两国媒体记者共赴北京、江苏两地,进行了一次为期5天的联合采访。在此次采访中,两国记者实地考察了北京等地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记者们纷纷表示,自己看到了“实打实”的节能减排。

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助理姚飞就北京市节能减排情况接受中韩媒体记者联合采访的活动上,为了更好说明北京市实施“以退促降”向“内涵促降”转型重大举措后节能减排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姚飞辅以一组组数据,用事实说话:一是北京市万元GDP能耗绝对值全国最低,每1万元GDP消耗0.4585吨标煤(2010年可比价格),该数据已接近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二是“十一五”以来北京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居全国首位,累计下降了31.6%左右;三是2005年至2011年全市以年均4%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0.8%的经济增长。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北汽集团北京新能源乘用车技术研发、生产基地,业务范围覆盖纯电动乘用车、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总工程师林逸介绍说,北汽新能源汽车公司生产的200辆纯电动出租车最近就要投入京郊两个示范运营区运营。

“消费者青睐纯电动汽车的原因最主要一点就是看中其环保低能耗性能。”林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位家住北京城区五环内的消费者如果每天开纯电动汽车上下班,每公里支出电费只有人民币0.8元左右,约为燃油车油费支出的四分之一。另外,私人首次购买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和北京市财政还将分别一次性给予6万元人民币补助。“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升级,相信新能源汽车会很快走入百姓家庭,走进主流市场,走向世界各地。”林逸表示。

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是有名的京郊板栗第一村。全村共安装了180盏太阳能照明路灯,方便了村民出行。2009年建起了太阳能浴室,村里的老人可以就近洗澡。2010年,六渡河村又完成了秸秆气化入户工程。秸秆气站用料是村民收获板栗时留下的栗蓬,这一“变废为宝”不但大大降低了村民用气成本,更改变了过去每逢栗子收获季节,房前屋后、路边街头,栗蓬乱堆乱放,既影响村容又不环保的现象。

村民刘金英说:“我们农民对节能减排的原理懂得不多,但我们切实知道节能减排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安上秸秆气灶后方便多了,厨房也干净多了,而且燃气钱一分也不用掏,是用收栗子打下来的扑棱壳(栗蓬)换的,1公斤扑棱壳换1立方米气,基本够用了,不够再利用农闲工余到山上捡。”

在采访中,韩方记者对北京的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普遍反映良好。韩方采访团团长、韩国国民日报前编辑局长李康烈先生采访六渡河村时表示,“六渡河村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不俗成绩,令人敬佩。韩国也有很多地方种栗子,但农民不知道栗蓬可以当生物质生成秸秆气。回国后,我一定把六渡河村节能减排的做法和经验介绍给韩国的读者,还要动员那些种栗子的农村也安秸秆气化炉,这样既环保又给农民日常生活带来方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