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4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改革促发展 以开放促开发
——访贵州省黔西南州委书记陈鸣明
本报记者 王新伟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黔西南州成立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陈鸣明:30年来,全州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建立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土地、矿产资源收购储备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草原勘界确权工作基本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二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形成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为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工程性用水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州市共建”兴义市成效明显;三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广电、卫生、人口计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记者:黔西南州是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生态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鸣明:黔西南是贵州省石漠化等级程度最为严重、代表性最强、综合治理任务最为艰巨复杂的地区。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石漠化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形成了“四大模式”,即高海拔喀斯特山区种草养畜的“晴隆模式”、中海拔喀斯特山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低海拔喀斯特山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目标。

记者:黔西南州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鸣明:建州至今的30年,是黔西南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民生改善力度最大的30年。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全州共有50.14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92万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城镇职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社会救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有序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全省率先实现以县为单位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扶贫工作扎实推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州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74.8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37.9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6.2%降到11.7%。

记者: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支持包括黔西南州在内的民族地区跨越发展,请问黔西南州今后将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发展?

陈鸣明:我们将着力从项目化、实物化、制度化入手,从以下5个方面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是深入学习,坚持在提高认识上抓好落实。全面组织全州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统一思想;二是上下联动,坚持在对接协调上抓好落实。积极争取国家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强化措施,坚持在取得实效上抓好落实。州委、州政府已经出台文件细化了工作任务;四是转变作风,坚持在真抓实干上抓好落实;五是加强领导,坚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抓好落实。建立和完善考核、督察、联席会议等制度,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确保各项贯彻落实工作整体推进,形成合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