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河北鹿泉市联民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300亩胡萝卜种植基地,10多个身着印有“联民农业”字样红色上衣的农民,正在忙活着为胡萝卜配药、打药。
“我们是配药师,这可是技术活儿。”名叫杜书伟的农民边配药边说。
农民种地也有专业分工?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联民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永峰。
据杜永峰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如今已有15000多户农户加盟,托管面积7万多亩。为了种好这些田,合作社建立了100个村级服务站,组建了320人的农业服务队和20多人的农业技术科普宣传队。其中,农业服务队以村级服务站为依托,对播种、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生产全过程进行托管服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技术服务,持证上岗。
“服务队队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才能上岗,他们是专业农民,有分工也有协作。目前,我们已经培养了18名配药技术员、8名农机手和51名机械操作人员。”杜永峰说。
记者看到,合作社办公室的墙壁上,张贴着种植技术标准、统防统治技术操作规程、病虫害防治操作安全流程等一系列规章。“我们每半年就会对队员进行一次集中业务培训,更新知识,规范操作。上岗农民胸前要佩戴有编号的徽章,谁干的活出了问题都可以追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种植效益,这样种粮比一家一户种植每亩能增产100公斤左右,还节水节肥20%。”杜永峰介绍。
“以前浇水施肥打药都是‘跟着感觉走’,如今,一切农事都有技术标准,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施多少肥、药量和水的比例怎样搭配,都必须按照技术要求办。”配药师王彦辉说,“作业安全规范,技术到位,用药、用水、用肥量比过去少了,效果却比过去好了。”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河北省日作业能力在300亩以上的专业化农事服务组织已达1690个,职业农民达到2万多人。
“职业农民的涌现,提高了生产效率,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河北省农科院院长王慧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