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地方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向优势产业 构建创新体系
——浙江优化公共科技资源配置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纪实
本报记者 董碧娟

浙江省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优化公共科技资源配置,面向优势产业,致力于为全体科技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物质和信息保障,积极构建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创新政策解企忧

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之上,浙江省不断完善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实施包括税收、金融等在内的各项激励政策,才能确保作用面广、作用时间长。”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表示。

2011年,浙江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若干意见》,按照信贷一块、风险资本投资一块、知识产权质押一块、科技担保一块、科技保险一块、财政支持一块的“六个一块”思路,大力营造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政策环境。

借力政策支持,依托发达的民营经济与充裕的民间资本,浙江的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杭州、温州、湖州获批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全省创投企业166家,创投管理资本达369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三位;全省300多家信用担保机构累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7万多次,担保总额达1100亿元。

除了颇具特色的科技与金融结合政策外,浙江省还积极落实自主创新激励政策。2008年至2011年,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额达168.5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总额达108.53亿元。此外,补助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项目等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创新平台竞争妍

“浙江省软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对我们企业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杭州微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涛对这一软件平台赞不绝口。

据负责平台管理的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卫东介绍,总投资2.9亿元的浙江省软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直接面对中小软件企业在人才、工具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需求,提供虚拟开发、协同工作、技术资源共享等服务。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在平台内注册,230个软件项目得到测试服务,245个软件项目得到高性能计算和动漫渲染服务,42868名软件人员接受了专业技术培训。

通过大力度、跨单位整合资源,浙江省建设了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等7个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及现代纺织及装备创新平台等53个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总投资39亿元,服务企业达2.36万家。

在建的规划面积为115平方公里的青山湖科技城,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和生态休闲业等两大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新型、高端的“4+2”产业模式。

“我们不仅让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在这里集聚、对接、碰撞,最大化释放创新潜能,还要实现科技、生态、人文的融合,建设科技新城、品质新区。”青山湖科技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郑建军说。

借脑引智谋创新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2011年,由浙江省、中国科学院和嘉兴市共建的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设立。据嘉兴市科技局局长邢海华介绍,目前嘉兴市已累计投入地方财政资金4.89亿元,并带动本地民营企业对中科院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投入36.77亿元。

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回报。2011年,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仅在太阳能光伏、通讯电子和磁性材料等3个新兴产业领域就分别形成产业带动55.68亿元、25.81亿元和21.51亿元。“在中科院落户嘉兴之前,嘉兴市几乎没有太阳能光伏的生产企业。而如今,通过5年多的培育,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上升为嘉兴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邢海华说。

大院名校入驻后,浙江省又将其培育为引智主力军。由浙江省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新型创新载体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通过组织第三届“海外清华学子浙江行”活动,达成合作意向100多项,促成了6位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浙江和10余个合作项目落地,项目总投资额有望超过30亿元。

目前,浙江省已引进各类创新载体882家,其中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共建的有664家,占75.3%。这些创新载体正在这片充满创新生机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