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4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风化雨润壮乡
——广西进一步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巡礼
本报记者 周骁骏 童 政

“家和万事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华中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谢华娟在近10年的社区工作中体会深刻:“只有各民族携起手来,才能保障社会的繁荣昌盛!”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区。全区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仡佬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和40多个外来少数民族人员;少数民族人口1950多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8.3%。多年来,广西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同舟共济,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同开创了八桂大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民族政策惠民生

广西凭祥市浦寨曾是个仅有17户村民的边境小屯,村民生活十分穷困。如今,这里已建有近千个商业铺面,来自国内外商家云集于此,年均交易额超过10亿元,群众的收入也大幅提高。浦寨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兴边富民行动”的有效实施。

为了从根本上尽快缩小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汉族、发达地区的差距,近年来,广西集中财力开展了包括“兴边富民行动”等在内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近200亿元,涉及交通、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2000年至2010年,广西10年累计解决41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广西财政每年都拿出1000多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并组织实施了“教育惠民”、“医疗惠民”、“文化惠民”、“社保惠民”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巩固广西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的治本之策,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就是打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壮乡儿女绘新景

长期以来,广西一直与四个字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老、少、边、山”,即广西辖区内聚集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和大石山区,这四个字之后往往还连上一个“穷”字。为了去掉这个“穷”字,广西5000万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齐兴衰,一起编织壮乡儿女携手共进的美丽画卷。

在南宁市,“能帮就帮”的城市精神犹如一朵奇葩,盛开在绿城大地之上:衣食住行能帮就帮,求学就业能帮就帮,扶贫济困能帮就帮,大事小事能帮就帮,能帮一点就帮一点。“能帮就帮,大爱无疆”,因为这一难能可贵的城市精神,使生活在南宁的人们更加关心别人,主动奉献,形成了一道“能帮就帮,人人都是志愿者”的亮丽风景线。

在玉林,108名女企业家通过与农村妇女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妇女开辟了创业新天地,送技术、送资金、送信息、送项目,成功帮助了108名农村贫困妇女脱贫致富。

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下,广西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团结和谐大家庭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无疑凝聚了广西各民族的文化内核,在历史长河中,广西各族人民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

50年前,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壮族小伙侯振荣娶了苗家的姑娘杨新花,50年后,这个家庭里已融入了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留下了“一家五民族四世同堂”的佳话。“我们家吃饭叫做‘民族大会餐’,5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我喜欢吃酸鱼、酸肉,大儿媳喜欢吃鸡,二儿媳喜欢吃辣。自己想吃什么就到厨房去做。”侯振荣笑着说。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这是龙胜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走在龙胜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穿着色彩斑斓、各式各样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少,操着不同的民族语言交流、往来、忙碌着,俨然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民族团结迸发出了强大力量,推动着广西经济社会走向辉煌。去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