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人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梁振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于2012年7月1日就职。
梁振英1954年出生于香港,1977年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1997年7月至2011年9月任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1999年7月至2011年9月任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召集人。他曾任香港特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委、秘书长,港事顾问,香港特区筹委会预委会委员兼政务小组组长,香港特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目前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已开始运作。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在余下任期内会带领团队支持梁振英,做好政府交接工作。
突破制约香港的五个瓶颈
在竞选活动中,梁振英曾多次谈到目前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制约香港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经济增长的整体表现逊于周边地区,香港经济规模正在被中国内地多个城市迅速超越。预计到2015年,香港经济规模将降至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天津之后。香港人均生产总值也将在10到15年内被这些城市超过。
二是香港经济和就业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欠缺多样性的问题始终未能很好解决。高地价和高租金的经济环境不但令成本上升,减低了就业机会,而且抑制了实业投资及个人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经济发展的收益分配不均衡,部分市民无法感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四是营商环境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挑战,面对周边地区在人才、税务、效率以及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激烈竞争,香港简单低税制以及设施的优势已经减弱。
五是现有与内地的合作机制有待突破。CEPA内容丰富,并且在每年的补充协议中不断增添新的开放领域,但落实效果未如理想。随着内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各种成本不断上升,在内地的大量港资企业面临经营和转型的困难。香港未来经济增长点与国家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息息相关,但香港缺少官产学研相结合与国家规划相对接的机制。
为此,梁振英提出了“适度有为,稳中求变”的治港理念,认为要在三方面作出改变,包括政府的施政理念、管治内涵,以及确保政策执行落实到位。
拓展香港经济发展版图
梁振英提出,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以及内地经济调整的新形势,香港未来的经济应该全方位发展,特别是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更积极地捕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对香港的支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香港作为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促进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展开。
为了给香港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刺激和动力,梁振英提出重组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分拆为信息及科技局、工商及旅游局,并计划邀请保险业界加入金融发展局,以支持人民币计价的保险产品发展。成立金融发展局,以促进香港优势产业金融业发展。
梁振英建议,在特首办下成立统筹机构,对外负责与内地的政策协商和规划对接工作,对内负责协调和跟进相关政策局的工作,让香港工商专业界可以有更大和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建立官、产、研、学结合的联合工作小组,制定产业政策,研究和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解决市民关注的房屋问题
房屋问题是香港近年最受关注的三大民生议题之一。不久前的一项香港民调显示,近9成市民认为特区政府首先需要处理好房屋问题。土地房屋政策与香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也是梁振英治港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振英认为,应当全面评估社会对住屋和其他用途楼宇的长远需求,做好用地规划,建立土地储备。他提出要成立专责小组,研究边境禁区的规划,并以边境禁区的发展促进港深两地的经济融合。特区政府已决定在未来5年兴建75000间公屋,梁振英提出要尽早建成35000个单位,减少市民的轮候时间。
为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梁振英强调要采取措施使35岁以上的单身市民,平均轮候租住公屋(类似内地廉租房)的时间缩减至3年内。
对于中产阶层普遍抱怨的“置业难”问题,梁振英提出进一步协助中产阶层买楼的建议,考虑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来协助中产阶层置业。
从教育医疗等着手改善民生
梁振英指出,他将从教育、医疗、贫穷问题等各方面着手,提升中产阶层的生活质素,同时照顾基层的生活所需。在教育方面,将尽快与业界展开讨论,实施15年免费教育,增加中学教师与班级比例,以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
在医疗方面,梁振英提出就医护人员的需求作出长远规划,减少周期性人手波动,并强化在职医生的专科培训。支持发展医疗产业,但所有对外服务,包括妇产科服务,前提是外来病人人数不能影响香港居民应得的服务质量,因此如有需要,将严格限制“双非”孕妇来港产子。
在解决贫穷问题方面,梁振英提出重设“扶贫委员会”,全面及深入研究老年贫穷、在职贫穷、跨代贫穷以及新移民贫穷等问题,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长远规划,督导相关部门落实执行。
梁振英认为,任何一个社会的稳定都不是必然的,要维持稳定,就要因时势有所改变。“稳中求变”,就可以排除社会躁动不安的隐患,可以克服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困难,也可以让各阶层各行业共同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