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客A320项目,到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中航工业直升机以及无人驾驶飞机、卫星有效载荷;从百万吨乙烯,到千万吨炼油;从全国最大的保税港东疆保税港,到30平方公里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从“天河一号”到“曙光星云”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近年来,天津市转方式调结构取得可喜成就。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科学定位并及时提出着力构筑高端产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五个攻坚战,坚持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天津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逐步建立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高,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1年,天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万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16.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3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54.87亿元,是2006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4%;辖区财政收入达到5333.4亿元,是2006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510.67亿元,是2006年的4.1倍,年均增长34.9%,5年累计24821.14亿元,相当于1978年至2006年总和的2.1倍。
2007年至2011年,天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5%,达到269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7%,达到13200元;全市城镇化率由76.31%提高到80.5%。
2011年,天津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2006年以来累计下降21.3%、9.6%、11.2%,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2%,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20天。
抓住大项目好项目
天津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通过增量促进调整、增强后劲、提高水平。
(下转第十二版)
(上接第一版)
记者在天津市发改委获悉,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累计实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共1440项、总投资2.27万亿元,做到投产达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1年年底,已有70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投资1.2万亿元,新投产项目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0%。与此同时,关停并转10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连续4年开展以调结构、上水平为主题的活动,每年抽调几千名机关干部组成几百个服务工作组,深入企业和工地,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使人才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更多地倾向实体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天津瞄准国际产业发展方向,对三次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努力在高水平上实现协同发展。记者在天津市政府研究室采访了解到,天津市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2.1:55.1:42.8调整为2011年的1.4:52.5:46.1。
调高调优第一产业。按照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新增设施农业45万亩,单位面积种养殖效益提高5倍到10倍,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增实力,天津主要农副产品自给率达到90%以上。
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天津市工业比重超过90%,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90%。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30条意见,实施国家和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两批40项金融改革创新重点工作,搞好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42.6%提高到2011年的46.1%。在提升产业层级过程中,注重增强市场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加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力度,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0条意见。天津市属国企改制面达到96.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
助力滨海新区前行
天津研究确定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策略,明确了功能定位,加强产业链接,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多极增长的格局。
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凸显。滨海新区已成了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究其原因,记者在滨海新区采访得到的答案是“举全市之力加快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深化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天津组建滨海新区行政区,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滨海新区争创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7年至2011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2%,高于天津市6.7个百分点。2011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6206.87亿元,占全市经济比重55.5%。
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天津坚持走服务型、创新型、都市型发展路子,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楼宇经济和都市型工业,提升改造海河两岸,建成一批高端商业商务标志区,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67个,服务业比重达到81.5%。
各郊区县加快发展。天津统筹推进农村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三区”联动建设,启动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三改一化”试点工作,31个示范工业园区起步区、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47个示范小城镇试点建设进展顺利,40万农民迁入新居。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天津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记者在市科委了解到,天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85个,打造了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10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9家,联合开发了“天河一号”和“曙光星云”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制定专项扶持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启动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2.23万家。启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市有效专利突破4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强化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立6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形成5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新水量降至11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