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4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是雷锋的传人
——走进“雷锋团”日记
本报记者 姜天骄

春风扑面的4月,中央新闻单位青年记者团怀着敬慕之情走进了雷锋生前所在团。

连日来,记者在“雷锋团”与战士们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思想受到雷锋精神的感召,与部队官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离雷锋更近了

4月6日 晴

一下车,“雷锋生前所在团”几个金色大字分外醒目。营区大院的两旁,整齐列队的官兵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一下子驱走了记者一夜火车的劳顿。

顾不上休息,大家直奔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在纪念馆,我们看到一些雷锋生前所用物件。他驾驶过的13号汽车、用过的冲锋枪、送军嫂的雨衣、当校外辅导员用过的红领巾、日记……在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我们离雷锋越来越近了。

我注意到,每个连队都建有自己的学习室、微机室、活动室,还有自己的篮球队、足球队、文艺小分队。政治处主任毛立功告诉我们:“在引导官兵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同时,我们积极改善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坚持把学雷锋的着力点放在热心为官兵服务上。”

雷锋没有远去,他无时无刻不在“雷锋团”战友们的身边。雷锋没有远去,他与这个时代同行。这是来到“雷锋团”第一天的真实感受。

身边的雷锋“哲学”

4月7日 晴

这里是雷锋连火热的训练现场,战士熟练地运用“工程装备机动抢修车”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修理,速度快、效果好。战士们告诉我,这台抢修车是雷锋连战士张军和王刚自主研发设计的,它具有抢救抢修、巡回修理、检测、吊装等功能,能够满足平时工程装备、车辆小修和战时轻度损伤装备的抢修保障需求。

大型轮胎快速拆装工具、发动机冷磨热试台、液压油缸拆装作业机……这些都是雷锋连战士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成果,许多都荣获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过去我理解的学雷锋只是做些好人好事,通过在‘雷锋团’的学习和锻炼,我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学雷锋就应该立足本职岗位,像螺丝钉一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工程装备机动抢修车”的发明者王刚的话语富有哲理。

雷锋连副指导员吴锡有说:“我从1997年就开始了资助贫困学生的爱心之旅,每一次我给他们汇款的落款都写上‘快乐兵’。我觉得帮助他人是快乐的,因为个人的需要是有限的,而帮助别人带给我的快乐是无限的。”

接过雷锋的枪

4月8日 晴

听一名即将退伍的老兵说,雷锋团会为退伍战士印制一本荣誉证书,证书的扉页会写上这样一段话:无论你在哪里,你都不要忘记,你和雷锋的伟大名字连在一起;无论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你都不要忘记,你是雷锋的传人。

“离开部队后打算做什么?”我问。“不知道,但是我肯定,不管我做什么,我一定会把雷锋精神带到我所在的工作岗位上!”战士的回答掷地有声。

就要离开“雷锋团”了,晚饭时,大家提起离别的话题忽然有些伤感。雷锋连副连长魏维打破了沉默:“明天你们就要离开了,这些天你们扎根基层、不怕吃苦的工作作风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在临别之际我想送给大家一份特别的礼物。”他顿了顿说,“就把《接过雷锋的枪》这首歌曲教给你们作为纪念吧!”

后 记

回到北京已经几天了,脑海里还是时常浮现出“雷锋团”战士们可爱的脸庞和真诚的话语。这个充满朝气的团队犹如一片晴朗的夜空,有无数的星辰闪烁着耀眼的光亮。而离开“雷锋团”后,我分明感到自己也幻化成这片星空中的一颗。

(相关摄影报道见四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