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4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海探索多样化医改新路
本报记者 吴佳佳 实习生 李 景

据统计,青海省去年各级医疗机构诊疗量增长了1.8倍,城乡群众对基本医保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率分别达到98%、92%、80%、96%。在不断探索医药改革的道路上,青海已经基本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尽管去年住了半年多医院,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廿地乡廿地村村民冷措吉今年还是过得很舒心。经过精心治疗,冷措吉的乳腺癌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大部分得到报销。不仅如此,她还收到了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捐款,冷措吉激动地对记者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好心人真是帮助了我!”

不仅仅是冷措吉,在青海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医改中获益。实施医改以来,地处边远的青海省结合实际,加大投入,推行提高医保筹资标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形式多样的医改新策,让老百姓得实惠。

破解“以药养医”

记者发现,西宁市公立医院的药房,不叫药剂科,而是改名叫“药品调配站”。药剂科不仅改了名字,重要的是改了运行机制。药品调配站不再由医院管理,改由新设立的西宁市医疗机构药事服务监管中心管理。

药管中心主任姚明介绍,“药品调配站与医院实行‘三权分离’,即人员管理分离、药品采购分离、药品费用分离。由药管中心负责西宁市5家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和配送,以及对医院药事的监管”。也就是说,医院无权采购药品,药费结算也由药管中心负责。医生即使开了大处方,药品收入也不会进入医院的口袋。

西宁卫生局副局长郭伟告诉记者,“药房与医院三权分离”试点的目的,就是要切断药商和医院、医生的利益链条,破解医疗机构长期“以药养医”的难题。郭伟进一步解释,药管中心的监管职能可以避免医院擅自采购药品、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等问题,使药房成为一个独立系统与医院分离。其“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法,将医院开药的收入直接上缴财政,从此药费多少与医院收入没有关系,医院运营的资金缺口由政府通过其他渠道补充。

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实现“医药分开”,解决“以药养医”难题,在药品招标采购方面,青海省实行“双信封”招标机制。青海省药品采购中心副主任徐国治介绍,“‘双信封’是青海省首次采用的药物招标采购办法,起到了有效降低药品价格的效果”。“双信封”投标机制在医药招标领域是指以经济技术标和商务标两个标准为准,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统一价格。经济技术标参照四川模式,在保证药品质量基础上严格控制药企入围数量;商务标价格依照安徽模式,价格最低者中标。去年青海省按照“双信封”机制启动省基本药物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招采的基本药物价格比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指导价平均低49.45%。

力求惠民惠医

走进青海省湟中县上五庄镇卫生院,精神饱满的医务人员、干净大方的院落以及朴实整齐的门诊楼、住院楼让人耳目一新。记者来到病房时,73岁的回族老人马兴正在打吊针。提起这些年看病的经历,马兴作了一个对比:在没有新农合以前,住院一天要花两三百元钱,现在新农合对乡镇卫生医疗费用的报销比率达到90%,因此住院一天只需花30元。友爱村63岁的冶金花患有肺心病,在村里出具新农合的医疗证明之后,转诊到上五庄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她说,“从前看病贵,有病尽量忍着不去医院,现在有了合作医疗,花的钱少了,看病就没什么顾忌了”。

两位老人不住地称赞上五庄镇卫生院的医生:“医生每天给住院病人温一袋牛奶,每一个小时给病人倒一杯热水,输液时怕病人手冷还会送上暖手袋……”虽然这都是点滴小事,但体现了卫生院在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努力。

服务质量的提升除了源于医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与医改后的激励机制有关。卫生院院长张海林说,“医改前,卫生院只有院长是国家财政拨款的正式编制,其余人员均为医院聘用,因此医院要给医生发工资,只能靠卖药等自我创收。医改后,医院有了28个岗位编制,在编人员和聘用人员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人员经费全额拨付,有效地缓解了院里资金负担”。竞聘上岗的中级职称医生月工资3000元,初级职称医生月工资2000元左右,而过去医生的月工资只有700到1000多元。此外,镇医院也通过绩效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记者来到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卫生院时,正遇到来自朱北村的38位老人接受体检。70岁的何发奎感慨道,他以前从来没有接受过全面体检,最多也就是在村里的医务室量量血压,而这次不仅有免费的全面体检,还车接车送,提供早餐,老人非常满意。医生介绍,这次体检已查出了2例肝癌病例,卫生院马上为患者安排了下一步治疗。体检后,卫生院还会为这些老人建立一个健康档案。对行动不便的居民,他们还将上门服务。

为了解决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大堡子镇卫生院还下设了康复照料中心,其模式与养老院相似,但增加了医疗、专业护理、心理咨询等一般养老院没有的项目,体现出卫生服务的特点。

已经入住半年多的83岁老人佟凤英对康复照料中心的满意溢于言表,“这里吃饭方便,治病方便,还能读书、健身,感觉比家里还好。好多邻居都跟我打听怎么样才能住进来。因为中心只有16张床位,有点供不应求”。

大堡子镇卫生院院长孟繁峰介绍,老人们每月交700元就可以解决吃住和基本医疗问题。通过建立康复照料中心,一方面解决了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镇医院未聘人员的安置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