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动的“雷锋号”
本报记者 刘 麟

4月2日,春光灿烂,湖南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人流如织。

“请问去毛主席故居怎么走?”“从右边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段玉祥正在红色便民巡逻服务车回答一位年轻人的咨询。段玉祥是韶山市公安消防大队指导员,也是韶山市“雷锋号”工作站的队长。

段玉祥的巡逻车如同一个流动的小药店,常用药品一应俱全。“每年来韶山的游客有几百万,大家难免有个头疼脑热。战士们从自己的津贴里挤出一部分,购买了这些药品。”段玉祥说。

午时,段玉祥准备吃饭时,河北游客欧成峰急匆匆跑过来求助:他70岁的父亲突发心脏病,昏倒在地。段玉祥立即取出药品赶到现场,一边紧急联系景区医护人员,一边细致看护老人,直到医护人员赶到。

“每天能帮到这么多人,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守卫在毛主席的故乡,这更是值得一辈子骄傲的事情啊。”端着已冷的盒饭,段玉祥自豪地说。

2009年,为加强消防宣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韶山公安消防大队分别在毛泽东故居南岸和毛泽东铜像广场成立了“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站内配备了灭火器、座椅、应急药箱等,免费为游客提供茶水、饮料。红色便民巡逻服务车每天不间断行驶在“毛主席故居—铜像广场—纪念园—遗物馆—图书馆”这条“爱民巡查线”上,为海内外游客带来暖暖情意。

“雷锋号”的消防官兵们始终坚持文明执勤、热情服务,便民执勤点和巡逻车也渐渐成了最热闹也最受欢迎的“驻地”。过往游客主动走上前拿取《消防知识宣传手册》,执勤官兵们拿出随身携带的灭火器,手把手教导游客操作,同时还为游客们倒茶、解答预防和扑救火灾遇到的难题。

韶山市公安消防大队1967年建队以来,始终传承雷锋精神,参加灭火救援6600余次,参加社会救助40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1200余人,挽回财产损失10余亿元。

采访结束,记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与消防战士们告别时,他们发自肺腑的那句话:“无论在哪里,雷锋式的精神坐标会永远在我们的心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