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价总水平将保持基本稳定
本报记者 薛志伟

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6%,涨幅较2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一经公布,便引发了公众对物价可能持续上涨乃至出现一定程度通胀的担忧。专家指出,虽然在短期内物价面临着起起落落,但分析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物价总水平将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保持基本稳定。

从历史看,宏观调控能力越来越强

经过多次实战,我国物价宏观调控的手段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力也越来越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曾经历过两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8年,CPI涨幅一度高达18.8%,另一次是1994年,CPI涨幅更是高达24.1%。当时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短缺,居民对通胀的恐慌也加剧了商品抢购,进而造成了物价大幅上涨。

面对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扩大生产、保障供给、稳定舆论,迅速扭转了物价高涨的局面。

最近一次物价较高的情况出现在2011年,CPI到2011年7月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6.5%。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摆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采取了包括控制货币流通量、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综合调控措施,价格上涨水平得到有效控制。8月份以后,CPI涨幅持续回落,12月份已经回落到4.1%。

必须指出的是,目前在金砖国家中,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是最低的,巴西、印度等都要比我国高。这也说明我们物价宏观调控的成效是明显的,能力也不低。

综合来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物价调控的多次实战,我国物价宏观调控的手段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力也越来越强,具备了将通货膨胀基本控制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普通百姓可以容忍的限度之内的能力。

从现实看,产品供应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已经基本告别了商品短缺,企业也在通过各种手段提供种类丰富、物美价廉的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的上涨更是牵动着广大老百姓的神经。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收,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登上5.5亿吨新台阶,已经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目前,我国粮食储备已经超过40%,远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有充裕的库存基础。同时,我国已经出台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大了食品生产的保障力度。从较长一段时期来看,我国粮食生产和库存能够稳定满足全社会的“吃饭”需求,不会出现粮食短缺。

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基本告别了商品短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大多数企业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能够生产出种类丰富、物美价廉的产品,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这会使全社会商品和服务时刻存在降价的动力和压力,保持稳定的产品供应,有助于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从长远看,短期价格波动难以持续

“热钱”的炒作和输入性通胀压力,导致了部分产品价格短期的起伏,但这一波动难以持续

有专家指出,葱、姜、大蒜等一些商品价格此起彼伏的交替上涨而不是普遍大规模同时上涨。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流动性过剩,即“热钱”太多,造成了部分商品短时期内的过快上涨,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是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的集中体现,也说明物价正在由结构性上涨向成本推动型上涨转变,全社会物价总水平依然面临着持续上涨的巨大压力。同时,国际上原油、铁矿石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物价水平并不是越低越好。物价持续下跌会形成通货紧缩,使企业效益下降、产品积压上升,从而造成就业机会减少、居民收入下降、市场消费不足,进而使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陷入一种互相牵制的恶性循环中。相反,适当的价格上涨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扩大再生产,也能使企业和行业间获取的利润达到相对平衡,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居民收入会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也会进一步改善。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大漩涡中,对适度的物价上涨,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平稳的心态,对短期内出现的物价过快上涨,不要过分担心。在政策手段日益丰富、物质基础日益雄厚的今天,物价总水平将会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