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调研之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验“普通”与“不普通”
本报记者 赖 薇

从去年10月起,经济日报组织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兴边富民口岸行”采访活动。我参与其中,走进了我国海拔最高的边检哨所——新疆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那次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记者的职责和使命。

记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事业。但为何坚守这份事业?如何坚守这份事业?我也曾感到困惑。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红其拉甫,一群边检战士让我找到答案。

初识刘静是在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铁皮房子里。她是红其拉甫惟一的女边检员。这里不仅海拔高,而且地表辐射远远超出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年仅30岁的她这几年心脏、肺功能等多项指标都不正常,头发掉得厉害,原本秀发浓密的她现在也只能束起一根细细的马尾。

扎根高原,驻守边疆,刘静坚守的岗位,还有无数国门卫士也在坚守。说她普通,是因为和她一样的还有很多人,明知艰苦,明知牺牲,但仍然淡定接受,义无反顾。他们力量的源泉在哪?是什么让他们克服了对困难和平凡的恐惧?我想,那一定源于对事业和信仰的无比尊崇,那一定源于对国家和民族最深厚的情感。

历史是谁书写的?有人说,是那些没留下姓名的普通人。的确,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伟人,更多依靠的是普普通通的人,怀着对祖国和民族的深情,抱着滴水穿石的信念,坚守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最终推动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大步向前。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的位置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因为只有在基层,才能有幸看到这些坚守的普通人;只有在路上,才有机会感知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只有在现场,才能最准确地记录下历史的坚实轨迹。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们新闻工作者也有责任为这些铸就历史的普通人留下姓名。这正是我们奔走在路上、坚守在基层、活跃在现场的使命所在。

作为一名记者,我深切地认识到“走基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下去了解情况,而是要具备职业的敏感,快速捕捉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转作风”也不是一般的联系实际,而是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新闻现场才是天然的工作场所,是新闻工作者理所应当的岗位;“改文风”也不是简单地不说套话空话,而是必须心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写出、说出人民真正关注的事情。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