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诗如画黄华河
吴家宁

适逢春日,我和友人乘机帆船游览了广西岑溪市的黄华河。

待我们坐进船舱里,船便起航了。我把头伸出船窗,看着船下清澈的黄华河。河水清得透亮,清得使人心醉。抬头远望上游,但见从茂密的竹林中“飞”出了一道崭新的桥梁,如彩虹凌空,十分壮观。昔日,村民只是靠简易渡口的一条条木船、竹排往来两岸,每逢大雨涨水,两岸的村民过不去、出不来,天大的事只能干着急,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直接影响了波塘镇的经济发展。如今,黄华河上游先后建起了两座大桥,一座波塘大桥,另一座是2008年获得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以及地方自筹资金共600万元建设的“渡改桥”——新廉大桥,解决黄华河沿线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渡口,渡船,摆渡人,离村民越来越远,成为了村民永远的记忆。

河水随着机帆船不停地起伏,波光荡漾。听船主说,从码头出发到黄华河的终点——都目,全程约为23公里,未在下游的都目建电站前,整条河道蜿蜒曲折、落差大、险滩多,“江河曲似九回肠”可谓是最生动形象的写照,船只遭遇倾覆沉没、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如今,都目电站建好了,往日险恶的河道出现了一个水平如镜的大湖,再不会发生沉船事故了,行程时间也大大缩短,仅需1个小时就足够了。黄华河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有机帆船将近20条,每逢三六九赶圩的日子,1000多村民乘船赶圩,一艘艘机帆船,每天穿梭于河面上,把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运载出去……一天到晚,南来北往的船只川流不息,构成一幅繁忙的水乡风情画。

船在河中走,人在画中游。一河两岸长着成片的竹子,宛若一条绿色长廊。在连绵起伏的两岸群山中,长着数不清的玉桂、松树、柑橘等经济林木。一阵风吹来,绿色的林海翻起了“波浪”。漫山遍野的经济林木彻底改变了村庄贫困落后的面貌,据说,单是玉桂种植面积这里就达3万多亩,靠种植玉桂年收入一两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一座座嵌着瓷砖的小洋楼掩映在一片片翠绿里,显得格外别致。

机帆船在宽阔的河面上劈开一道道波浪,向前驶去,翻滚的波浪把游弋在河面上的鱼艇推得上下摇晃。自从黄华河的上游和下游分别建好总装机容量达1.2万千瓦以上的波塘、都目两大电站后,充足的能源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而且河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河中盛产河鱼,什么黄蜂丁、鲤鱼、鲶鱼等应有尽有,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丰富的渔业资源使渔民得到了实惠,渔民在清晨时分撒下渔网,等待着鱼儿自投罗网;傍晚时分,渔民收起渔网,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河鱼在圩市上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还销往到城内的宾馆、酒楼,厨师加工制作出来的河鱼色泽金黄,肉质鲜嫩,甘香扑鼻,令人回味无穷,美名远扬,一些外地人慕名而至吃过河鱼之后,都啧啧称赞。如果有客人到波塘来,热情好客的波塘人定会拿出美味可口的河鱼来招待,让他们大饱口福,尽兴而归。

伴随着当前旅游业的悄然兴起,沉寂千年的黄华河也揭开神秘的面纱,将其充满魅力的如诗如画般的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