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满足需求中细分市场

利用彼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组织以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向市场推出多样的跨国旅游产品

2011年,俄来华人数达253.6万人次,中国赴俄游客80.96万人次。相对于中国7000万人次和俄罗斯2000多万人次的出境旅游市场规模而言,双边旅游市场的规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更值得关注的是,现在赴俄罗斯旅游的中国团队游客中,超过70%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当中国老年游客还集中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冬宫等传统景点时,数量更加庞大的年轻游客更喜欢自由行的出行方式。中国80余万赴俄游客中只有16万人次是团队游客,许多人更向往新鲜的旅游目的地,希望远赴贝加尔湖、阿尔泰山、北高加索和黑海沿岸等俄罗斯边远地区旅行。而俄罗斯游客更热衷于海滨度假游、康体旅游,在秦皇岛、大连、青岛、三亚等滨海城市,享受阳光与沙滩。

据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介绍,目前,俄罗斯来华游客中,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游客约占60%,以商务会议为目的的游客约占26%。随着旅游动机更加多样化,观光、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将更加复杂多变。旅游业界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强化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开发战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消费需求。杜江表示,建议中俄双方利用彼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沿江界河、毗邻海域等自然条件,组织以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向市场推出多样的跨国旅游产品。

俄罗斯旅游署副署长米赫耶夫介绍说:“我们正着手开发更多新项目,使中国游客可以与俄罗斯当地人接触。比如说,今年将举办的‘北京—莫斯科’自驾游。同时,我们计划在贝加尔湖附近兴建国际性高山滑雪场,甚至,我们可以发展豪华游轮游,线路从海南三亚一直延伸到俄罗斯著名不冻港、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市摩尔曼斯克,使旅客体验气候的巨大变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