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截至2011年12月末,农行农村商业法人贷款余额达878.51亿元——
找准农村商业金融服务“支点”
本报记者 吴 昱

如今,在熙熙攘攘的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从事蔬菜交易的商贩们再也不用与现金打交道了。他们人手一张由中国农业银行和物流园联合发行的“金穗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卡”,只需通过电子交易终端轻轻一刷,便可完成蔬菜交易的资金划转。对商贩而言,既省去了现金交易的繁琐,又提高了收付款环节的安全性。对物流园而言,依托农行的电子结算网络,信息化水平和交易效率也实现了整体提升。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只是农行积极挖掘农村商业领域优质客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农行以市场环境较好、销售规模较大、管理较为规范的大型批发市场、重点商场超市、商贸流通企业为载体,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和核心纽带作用,通过资产业务带动负债和中间业务协调发展,着力完善银行卡、支付结算、现金管理等业务的服务功能,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差异化金融需求,努力探索以“好市场”、“好商场”、“好渠道”为载体,集中连片服务“三农”的新模式。

不断提升“装备水平”

通过研究制定《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贷款管理办法》、《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管理办法》等措施,农行不断改进农村商业金融服务的制度机制。

发展农村商业金融服务,县域地区是一个“支点”,县域金融既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地区,也包括众多小城镇和中心集镇。较传统的农村金融而言,县域金融还蕴藏着丰富的规模化融资、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等高端金融服务需求。

对此,农行专门制定了《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贷款管理办法》,该办法适用于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及非县域范围内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为大力拓展市场建设业务提供了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

此外,农行出台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管理办法》,该办法立足于化肥行业特点,合理调整了准入条件、拓宽了授信渠道,并细化了对化肥质押担保的管理要求,对农行服务农资流通领域优质客户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行还牵头设计了《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仓单质押贷款操作规定》,该规定针对特定客户群体,成功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为棉花交易市场的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通过出台此类针对专项产品的具体制度办法,农行提升了在农村商业金融服务的“装备水平”。

让产品与服务充分匹配

产品与服务彼此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农行十分重视以产品创新带动服务创新,不断丰富金融服务内涵,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

在广东省普宁市,新近建成的普宁国际服装城正在成为这座粤东服装名城新的城市名片。据悉,农行对该服装城项目建设共投入3亿元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贷款,通过创新采用“市场+商户”的融资模式,由市场担保为商户提供2亿元融资额度,对搞活商户经营、带动市场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农行还专门构建了差异化的网点服务架构,以建在市场内的网点为中心业务区,专职市场和商户服务,周边卫星网点为普通业务区,配合中心网点做好配套服务。

在农行的支持下,一大批功能完善、优势突出、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好市场”拔地而起,综合金融服务的趋势正在不断凸显。

据悉,农行在实地走访重点客户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市场类”、“商场类”和“渠道类”企业示范性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模板,并在全国10家分行开展方案营销业务试点。为了强化营销管理,农行还将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提升为总行级核心客户,为其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明确了为市场建设方、市场内商户及市场联接的上下游客户提供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整体思路及具体措施。

截至2011年12月末,农行农村商业法人贷款余额达878.51亿元,较2009年1月增加543.44亿元。客户数量达5513家,较2009年1月增加2091家,余额和客户数量年均增幅分别达37.89%和17.23%。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