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银行风险管理防线
刘 畅

银行业必须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营压力保持足够警惕。只有加强风险提示和预警,进一步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治理机制,才能对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

银行业是具有明显周期性的行业。在经济处于上行期时,银行业盈利能力往往较高。若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不良贷款比率将上升,银行利润则相应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当前,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形势面临很大不确定性,这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对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做好风险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将有1.84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到期,如果这些贷款偿还出现困难,银行业不良贷款势必上升。因此,商业银行首先应加强风险监测,整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其次,商业银行应当坚持审慎经营原则,把好信贷审批关,严格限制“两高一剩”企业、行业贷款,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优先支持国家在建、续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项目。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当严格贷后审查。通过对借款人、担保人、抵押物等的经常性检查,对贷款用途进行核实,判断工程项目进度与用款进度是否匹配。一旦发现贷款企业有挪用贷款或经营出现危机征兆,应该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此前表示,银监会将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持监管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督促银行业前瞻性地管理潜在风险,完善贷款5级分类管理,全面落实风险管理的各项监管要求。

回顾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此言绝非没有现实针对性。对于近年来已经习惯了过好日子的银行业来说,必须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营压力保持足够警惕。只有加强风险提示和预警,进一步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治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运用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银行业才能对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