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生态六合村
本报记者 杜 芳

走进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乡六合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山坡上层层叠叠的绿色。“这都是退耕还林、发展生态的成果。”六合村党支部书记金世臣说。

六合村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面积2.1万亩,共有250户、860人,是大兴安岭南麓重点干旱地区和缺水地区。当地多为丘陵和坡耕地,土地贫瘠,多风少雨,水土流失严重。2002年六合村借助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机遇,对土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即耕地占40%、林地占30%、草地占20%,其他占10%,辟建六合生态园区,实施全面调整和整村推进。几年来,耕地面积由原来的12387亩减到6907亩,林地面积由680亩增长到996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7%。目前,六合村已经形成了树成行林成网的格局,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生态屏障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的契机,六合村开始大力发展肉羊和奶牛产业。六合村扶持每户5只小尾寒羊,采取“放母还羔、滚动发展”的方式,实行舍饲养,购进种公羊7只,配套了“改良、防疫、购药、销售”的畜牧业发展五不出村,实现了全舍饲、全改良的目标,目前羊存栏2000多只。同时,六合村利用贷款和农民自筹资金发展奶牛业,奶牛存栏200头,可繁母牛100头,日产鲜奶1吨,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实现1500元以上。六合村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立体发展、多业并举、多元增收的新格局。

随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2011年达到5200元,预计今年可突破6000元。

如今,六合村走出了一条农牧结合、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建设之路,一个山川秀美、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已经展现在眼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