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钉子精神助我成功”
本报记者 单保江 通讯员 郭轶敏

1989年,只有中专学历的高森来到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当了一名电力线路维修工。在这艰苦的岗位上,他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带领团队研制出了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日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日常的线路维修中,高森善于观察思考,他摸索出一套快速查找线路缺陷的方法。2010年,山东电网遭遇冰雪灾害,多条超高压线路因故障跳闸。高森凭借这种新方法,快速查找出线路缺陷,为抢修赢得了宝贵时间。

输电线路大多架设在野外,塑料薄膜、断线的风筝等经常缠绕到超高压线路上成为安全隐患。而传统清障方法,电力工人要带10多米长的绝缘棒,攀爬到10多米的高空,每次作业需要10余个工人,又苦又累又危险。

看到这种情况,高森下决心研发一种可以自动清除异物的机器人。对此,有人觉得他是在异想天开,认为根本就无法实现。而高森说干就干,他首先组建了技术创新小组,小组成员都是清一色的线路工,平均年龄28岁。大家奋力攻关。高森说,“我们要岗位学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当一个知识型的好工人。”

2005年,他们制作出一台可以在架空线路地线上行走的机械工具。2006年,他们将成果升级为第二代输电线路清障器,在2007年集团公司QC成果发布会上荣获一等奖。

为改进其性能他们继续攻关,最艰难的时候高森有时一天只睡4个小时。

历经近3年的反复测试和试验,2009年底,他们克服了超高压线路带电异物处理和带电导线巡视两大技术难题,研制出了线路机器人的第三代成果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实现了机械代替人工等电位作业,让机器人进入500千伏强电场,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1年,他们进一步将成果完善升级为第四代500千伏输电线路等电位跨越式机器人。该产品具备巡视、检测与清障功能,且可以跨越间隔棒、直线管及金具等线路附件,还可通过安装在上面的“千里眼”与地面工作人员开展人机对话。

雷锋的“钉子精神”帮助高森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他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等,还被评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先进个人、“山东省十佳创新型职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