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招”育“奇才”
张 忱

在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之后,中南大学的本科生刘路声名鹊起。近日,他又被母校破格聘为教授级研究员,并得到了100万元奖金。消息一出,有人认为给予一个20岁出头的学生这样待遇,不免有轻率、随意之嫌。笔者则认为,培养“奇才”就需要一些有创造性的“奇招”。

在如今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超常规的奖励能帮助国内高校留住更多的顶尖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田红旗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表示,“刘路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几个重要的国际数学会议邀请他去作报告。不少国家的研究机构都向他投来了‘橄榄枝’,与我们争抢这个年轻的学者。我们也给了他很多支持,给了他足够的科研经费。”年纪轻轻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刘路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也在情理之中。我国近年来逐步提高了教育投入,大学的科研条件有所提高,但是综合起来看,与世界上一流的大学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少学者在今年的两会上表示,申请科研经费的工作,占用了科研人员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工作本身。重奖刘路这样的“奇才”,能让他们无需被生活琐事和行政事务所困扰,从而更加专注于学术研究,也能提高国内高校研究环境的竞争力。

不拘一格选人用人,让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学者脱颖而出,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刘路的考试成绩在班上仅属于中等略偏下,可见,他是“专才”而非通才。如果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体制下往前走,他从本科生到成为教授,需要“熬”上很多年。

让刘路这样的“奇才”跳出论资排辈的培养机制,打破职称晋升道路上的束缚,让他们早日拥有展现才华的舞台,也许能让这些好苗子更快地将潜力转化为实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