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部分上市公司多年来赚钱不分红的“铁公鸡”形象一直备受质疑。在一些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除了博取股票价格差价之外,买股票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赚取红利和股利所得,分享上市公司成长果实,并且上市公司红利大多高出银行利息。而在A股市场,投资者的回报却在很大程度上缺失了红利这一部分,大多数人不能指望红利赚钱,这使得A股市场脱离了价值投资的本源,助长了投机氛围。
不过,目前监管层已为创造鼓励分红的市场氛围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及配套制度,包括降低上市公司与分红相关的操作成本,加强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决策过程、执行情况及信息披露的监督检查等。这将有利于上市公司把分红作为长期制度确立下来,使“铁公鸡”越来越少,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理念也将得到更好体现。
“铁公鸡”现象有所缓解
据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欧阳泽华介绍,2008年至今,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结构存在新“二八现象”,即占上市公司总数2%的公司现金分红数量,占到资本市场分红总数的80%。现金分红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和采掘业。
不过,从目前正在披露的2011年年报情况看,盈利公司中约有九成提出了现金分红方案,为历史最高水平,而且现金分红额比上一年增长50%以上,也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不分红的上市公司将越来越失去人气,在投资者的自主选择中会遭到淘汰。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对股市信心的角度看,不仅上市公司应加强分红意识,监管部门也应持续加强对上市公司分红的督促力度。
据欧阳泽华介绍,目前监管部门已完成初步摸底,充分了解了目前上市公司对分红的披露情况。对于在公司章程里有明确规定,而且披露了具体的权益分派计划,但最后没有履行分红义务的,监管部门将对这类公司进行监管约束。业内人士认为,如此多管齐下,A股市场的“铁公鸡”肯定将越来越少。
企业为何不愿分红
上市公司为何不愿分红?不少公司明确表示,由于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量大,为了保障公司长远发展所以不进行红利分配。
要现金分红,钱从哪里来?上市公司大都从银行借有贷款,也都有急需用钱上马的新项目,有了钱都愿意先还给银行,或是先行投入新项目而不是分红。
同时,在现行税制条件下,上市公司分红的成本也比较高。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红利税是导致上市公司和广大个人投资者等都不太青睐分红的原因之一。
目前个税法规定,个人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收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后,要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法人投资者的分红则不用征收个人所得税,这造成了投资者之间的税负不均。
再加上投资者在买卖上市公司股票时赚的钱却暂时并不用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对个人投资者和证券投资基金而言,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买卖获得的差价收益,比获得分红更划算。“其实上市公司用于分红的现金,是在扣税之后的利润当中划拨出来的已是税后所得,但分给个人投资者等股东时,他们还得再缴税,所以细算一笔账,恐怕连个人投资者都觉得还是不分红划算。”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就降低了个人投资者长期持有某只股票的动力,不利于鼓励长期投资。
分红还需政策配套
对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配套机制,提高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的这一点上,市场各方已达成共识。
一方面,有关专家认为,强制分红可以迫使上市公司确立起分红制度,也有利于长期规律地回报投资者;另一方面,也有专家认为,不进行强制分红也是可以的,但必须建立起其他监督机制。比如,对于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可以予以排名、公示,让投资者自己判断该对哪些上市公司敬而远之。
“虽然现金分红并不是对所有的股东都意味着赚了更多的钱,但它通常是判断一个公司上一年度盈利情况和当前现金流状况的重要指标。”一位机构投资人士介绍说,“如果一个上市公司总是不进行现金分红,而且也无法公开、透明地向投资者交代它不分红的原因,尤其是不能及时披露上年的利润积留将在下一年度进行哪些有利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的投资,那么,也许就意味着该企业的现金流出了问题,投资者自然会用脚投票离它而去。”
如何完善分红制度,才能既使投资者能分享上市公司的成长,也使得上市公司有动力分红?
广东省证监局局长侯外林建议,应完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相关税收政策,充分研究并减免个人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因取得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股票红利而涉及的税负,从而有利于鼓励长期投资、提振股市信心。“而且这也有助于投资者将那些不重视股东回报、不重视分红的上市公司淘汰出局。”侯外林说。
此外,他建议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机制,允许中小股东同样也能对企业分红计划发表意见,“如果中小股东一致认为不分红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那么就可以不分,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理由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