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水北调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投资
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林晖) 记者22日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获悉,南水北调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投资,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南水北调工程自2002年开工以来,目前工程初步设计已全部批复,累计完成投资1417亿元,约占在建工程总投资2189亿元的三分之二;征地搬迁完成42.3万人,丹江口移民完成33万人,实现“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群众生活总体稳定;东线治污规划426个项目已全部完成,水质持续好转,中线丹江口库区水质总体良好。

工程建设全面加速。东线穿黄隧洞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中线穿黄隧洞内衬施工取得突破,中线湍河、沙河渡槽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各省市配套工程规划已全部批复,累计完成投资84亿元。

工程质量管理加强。制定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新办法,强化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和工程合同监督管理。建立新的质管体系,密集开展稽查、“飞检”、抽查,对监理单位和原材料市场开展专项整治。南水北调办公室和水利部、住建部、工商总局、国资委等五部委建立质量监管的联动机制,及时、有效处理质量问题,追究质量责任。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78.4%。

征地移民平稳有序。南水北调工程需搬迁移民44.5万人,截至目前已完成搬迁42.3万人。淹没城集镇、专项、工业迁建正有序推进。干线工程需征地96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89.3万亩,满足了工程建设需要。

治污环保成效显著。东线治污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沿线水质达标率由工程开工前的3%提升至目前的86%,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85%,氨氮平均浓度下降92%,南四湖、东平湖水质基本达Ⅲ类标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技术攻关取得突破。高填方渠段施工、膨胀土渠段处理、中线穿黄隧洞内衬等重大技术问题落实了处理方案。世界罕有的特大渡槽安全评估及技术处理已有成果,消除了结构安全风险。先进的施工和技术设备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对建设优质高效工程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工程效益综合显现。中线京石段工程三次累计向北京供水11.7亿立方米,目前仍在继续供水。高峰时期,南水北调所调之水约占北京居民用水的60%,保障了首都北京的供水安全。东线江苏、山东两省的泵站群、截污导流等工程基本建成,并在防涝抗旱、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工程将分期实施,当前正在建设的是东、中线一期工程。根据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汛后通水。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