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3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出和谐新中原
——河南“新十八谈”破解难题促发展述评
□ 本报记者 党涤寰

2011年,河南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持续开展以“一文九论十八谈”和“新十八谈”为载体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复杂困难的形势下实现了“十二五”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开局。据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723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

“没有动员令”的思想大讨论

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五,但是质量和效益却相对低下,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长期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9月2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为完成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肩负起重任。

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机遇面前,挑战和危机并存。河南审视自己:18个省辖城市发展基础参差不齐,各级干部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新使命的认识各不相同,“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老四难”始终存在,“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等“新四难”又摆在面前。

怎样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探索破解发展的难题?河南省委、省政府认识到,领导干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风气搞正,把工作做实,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这一命题,《河南日报》从2010年6月开始刊发系列评论文章,分别就“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实干”、“为民”等8个关键词,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解析和阐释,持续形成了“一文九论十八谈”和“新十八谈”,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年多来,全省18个省辖市和省直主要部门相继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深刻剖析,并积极向群众问策问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科学发展天地宽

通过学习讨论,河南形成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找到了“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为诸多难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作为全国传统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进程中,河南提出了确保粮食产量到2020年实现1300亿斤的发展目标。照此计算,平均每年都要增产20多亿斤。在人多地紧的省情下,既要保粮,又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相关矛盾更加突出地摆在河南面前。

为破解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土地资源紧缺的一系列难题,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抓住主要矛盾,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努力推动资源管理与利用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的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农业部门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大中型灌区改造,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

截至目前,河南已连续13年实现土地“占补平衡”,使全省耕地稳定在1.2亿亩。“保红线”为粮食产量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在遭遇冬春连旱、秋季连阴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河南省粮食生产仍然实现了“八连增”,首次迈上1100亿斤的新台阶,全年粮食生产总产量1108.5亿斤,比上年增产1.9%,连续6年超千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物价、支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难题,需要多管齐下,相辅相成。

一位干部说,没有大开放、大招商、大项目,快速崛起就是一句空话。开放招商被视为河南开放带动传略的“八策”之首和综合性战略举措,得以强力推进,经过一年多来的创新与实践,取得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富士康电子、格力电器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战略布局河南;62家央企签订的19项战略合作协议和130个重大合作项目纷纷落地中原;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55个;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1.4%,同比提高31.2个百分点。河南经济的外向度和带动力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拉动了经济增长、加速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加了社会就业。

与此同时,河南通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劳动技能培训服务,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通过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途径来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2011年,河南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4.1%,省内转移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千百万河南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

河南省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2011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2.7%,提高1.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进一步加快;全省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支出281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6.3%;医保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3.8%和97%。为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河南还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和谐之美秀中原

一位干部坦言,刚开始自己认为“十八谈”只会停留在“谈”上,乃“纸上谈兵”,不知能谈出什么实际效果,没想到通过查找问题,真的看清了“症结”,统一了认识,并找到了破解之方,最重要的是随着问题和矛盾的逐步解决,整个社会充满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团结和谐了。

的确如此。通过“一文九论十八谈”和“新十八谈”,群众逐渐感觉到,河南干部的民生情结更重了,身边的人文关怀更多了。能够获取经济效益但违背群众意愿的事情不能做,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发展”不能要,努力实现和谐发展、绿色发展,这些新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追求。

春回大地,和风劲吹。第七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即日将同期在郑州举办。两大活动“花开并蒂”,既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共享和招商活动规模效益的提升,又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虽然只是时间节点的调整,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处理,却带来了“一升一降”的实实在在效果。

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如春风化雨润泽中原,正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