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方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迎来新一轮扶贫攻坚高潮
紧邻首都的涞水成为第一发力点
记者王晓雄 雷汉发、通讯员杨志民

本报讯 记者王晓雄 雷汉发、通讯员杨志民报道:与北京接壤长达110公里的河北省涞水县,成为河北扶贫开发新战役的发起点。3月初,河北省委、省政府在这里召开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张庆黎、省长张庆伟分别发表讲话,“举全省之力,攻贫困之坚”的号召令全省干部群众感到振奋。3月13日,保定市4大班子成员齐聚涞水,走村串户,集体调研。这个紧靠北京西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北端的县份,再一次涌动出自立自强的扶贫开发热潮。

涞水曾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10年来,县里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55亿元,发放各类涉农补贴1.95亿元,完成115个贫困村扶贫任务。全县通过培育设施蔬菜、生态养殖、高效林果、特色麻核桃、高产“张杂谷”等5大农业产业,形成了以特色产业助力增收的良好局面,贫困人口2011年人均纯收入比2001年增长了1186元。截至去年底,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娄村、石亭、永阳、东文山等4个乡镇,仅去年就有1200户贫困户新发展蔬菜大棚3000亩,贫困户平均增收超万元。在山区,赵各庄、三坡、龙门、其中口等4个乡镇大力发展设施养殖,11个贫困村近230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但就全县而言,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特别是进一步缩小同北京农村发展水平的差距,仍是一项严峻的课题。

致富要靠榜样的力量。3月13日,记者在涞水走访了一些贫困户和脱贫致富带头人。在石圭村外的一片蔬菜种植区内,农民胡连海正将一筐红得发亮的西红柿过磅装箱后往汽车上装。他一边忙碌着一边对记者说,“今年西红柿行情不错,每斤的地头收购价是2元2角,这一季亩收益少说也能达到3万元,这5个大棚一累加,纯收入就能有七八万元了。”几个靠大棚蔬菜取得好收入的农民也围了上来,纷纷告诉记者,由于村里集中开发,加上小额贷款支持兴起了大棚蔬菜产业,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村现已建起大棚220个,如果都能像胡连海这样经营得好,农民走上致富路的前景就十分广阔了。

涞水县委书记王义民说,面对国家实施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机遇,河北迎来了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高潮。涞水县将抓住全省扶贫开发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在本县召开的机遇,力争按照省领导提出的重点先行、率先突破的要求,取得扶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目前,河北省、市、县3级共派出29个工作队深入到涞水县最贫困的村子,开始实行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具体帮扶,上下齐动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