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的“软件”
□ 钟云华

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文化培育等方面的创新“软件”,对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到底有多重要?美国能否继续保持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于亚洲国家的比较优势?

创新也有“软件”、“硬件”?是的,这是新近引发关注的一个理论话题。

美国最重要的智库之一——对外关系委员会(U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资深研究员亚当·西格尔(Adam Segal),在其去年出版的《优势:美国创新应如何战胜亚洲挑战》一书中提出,创新大致分成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两块。尽管这本名为“Advantage: How American Innovation Can Overcome the Asian Challenge”的专著,至今没有中译本,但在美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受到我国学界的关注,因为它鲜明提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将继续保持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优势,原因主要在于:虽然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科研人员、大学生、论文、专利等可以用数字衡量的创新的“硬件”方面进步显著,但在机制体制、社会文化等可以帮助把设想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软件”方面,尤其在如何帮助新创企业(Start-up)方面,相对滞后。西格尔特别指出,亚洲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文化培育这些“软件”方面,还差得很远。

或许,这样的分析并不是那么令人信服,但其中对创新“软件”之于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地位的判断,对我们仍有启发。

启示之一:应该更加注意创新“软件”的建设。西格尔指出,“硬件”可以靠投资很快提高,但“软件”的成熟要困难得多,更需要时间。在他看来,拥有一流的“软件”不单是美国现有的创新优势所在,还是美国未来继续领先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根本原因。反观我们一些地方、不少部门,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上,标榜的往往是科研经费、科研人员数量、接受高等教育人员数量、论文质量、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等等,其表现恰恰是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光靠“硬件”建设,实践证明往往事倍功半。着眼长远,我们在重视创新“硬件”建设的同时,应该更加注意创新“软件”建设,着力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文化培育等方面上下功夫。

启示之二:应该更加注意统筹利用国际国内的创新“硬件”、“软件”资源。西格尔建议美国当局,要采用系统设计的思路来应对美国目前在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要与科学技术的热点国家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对方的“硬件”并使美国自己“软件”优势发挥到极致。这启示我们,要以全球视野推进创新能力建设,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支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服务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我国企业培育国际化品牌,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创新“硬件”、“软件”资源的能力。

启示之三:应该更加注意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创新文化是创新“软件”的重要组件。西格尔特别强调,创新文化包括自下而上的个人积极性、透明度、挑战权威、自由探索等。应该说,我们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这些优良传统,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总之,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以加快我们创新“软件”的优化升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