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15日通报了去年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基本情况,去年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共收到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8840例,比2010年增加20.8%。这些投诉信息涉及148个汽车制造商(含轮胎制造商)、596个车型。据介绍,在这些消费者投诉信息中,比较典型的、属于设计安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变速器抖动、顿挫问题,安全气囊误爆问题,喇叭工作不良问题,发动机异常熄火问题,轮胎胎侧裂纹、鼓包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根据投诉相对集中的案例,组织技术机构开展了缺陷调查,对调查发现确实存在缺陷问题的汽车产品,督促制造商及时召回。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共开展汽车产品缺陷调查55次,实施召回85次,涉及车辆182.7万辆。
无独有偶,3月15日当晚,在2012年央视3·15晚会上,根据收到的各类线索汇总统计,整理出投诉量排在前10位的消费领域,汽车类投诉排名第三,紧随在网络购物和快递之后。
汽车消费投诉的内容,多数集中在质量安全问题、汽车售后服务等方面,如发动机质量缺陷、配件来源不明、刚过保养期就频繁出现质量问题等。另外,汽车销售过程中,故意隐瞒汽车真实情况、随车附件不明、车险搭售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消费者投诉的范围,更是基本涵盖了国内目前所有在售的主流车型。
令人忧心的是,在我国汽车产销经过了一轮高速发展期,本土自主品牌一直努力在改变“价低质差”、“修车排队”的负面形象;更多的汽车合资企业却在销量向好的环境下,也连连被质量的“门槛”绊倒。很多车企为增加市场销量,无限压缩成本、追求低价,一些汽车品牌在国产化后会进行“减配”,以获得更好的价格优势;另外一些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后的采购体系不完善,降低了整车的本土化品质。更有一些企业在销售渠道建设方面存有漏洞,带来售后服务质量下降、维修费用提高等问题。
今年3·15,我们看到,与汽车产业相关联的,虽然只有大众车系DSG变速器故障,以及吉普的4S店用国产配件改装进口整车并以“限量版”冒名出售这两大事件,但暴露的问题却恰好涵盖了汽车质量安全与消费安全两大方面。出问题的企业,更是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有着良好销量表现的成熟企业。依然还有更多侥幸过关的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与隐患。
我们不得不说,汽车企业在享受中国这个最大增量市场庞大的消费盛宴之时,也需要拿出全球制造的统一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用更稳定的产品,更可控的质量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