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技服务下乡来

编者按 一年之计在于春。搞好眼下的春耕备耕生产,对于今年增加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至关重要。近日,本报记者分赴多地,走田头、访农户,详细了解今年春耕备耕情况,并从今天起推出“春耕时节田间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3月16日,站在河南省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的地头,放眼望去,田野泛绿。记者看到,地里的冬小麦已经返青,苗高差不多有25厘米。村委会副主任张文明正在给自家小麦浇开春第一遍水,同时每亩地还施了30斤肥料。他告诉记者,今年种了10亩小麦,早在2月底就备好了6袋尿素。

正在村里查看苗情的延津县农技推广站站长郭培宗说,“今年延津土壤墒情足,播种基础较好。目前,冬小麦表现为稳、健、壮,基本无受旱现象,麦根粗壮,小麦返青情况良好。”据调查,延津县一类苗种植面积78万亩,占82%,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他提示张文明说,“当前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应趁墒及时追肥,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张文明告诉记者,他种植的“郑麦366”是几年前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的良种。他还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户,“上线”是王楼区域站农技服务站站长刘璐,“下线”则是全村550户群众。刘璐告诉他,“这个品种要求水和肥料得跟上,让青苗吃饱喝足。在春管方面,建议苗情好时浇水适当推迟,浇第一遍水时上肥30斤,第二遍肥要施在拔节时,每亩10斤尿素配合其他肥料。”

接受刘璐的技术指导后,张文明再传授给村里的农户。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4000多亩耕地全部种上了“郑麦366”。统一品种后,不仅产量有了保证,还避免了收获期的不一致,利于统一机收。

目前,延津县已建立了“县农技服务站—乡区域站—村科技示范户”的模式。全县12个乡分6个区域站管理,在100个村发展了1000个科技示范户。

2月初,县农技部门就发布了《2012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分大田生产、绿色食品小麦、有机小麦3种类型作出了春季管理指导,以技术明白纸的形式下发到农民手中。

记者在村里见到刘璐时,他正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记者跟随他来到王楼区域农技站,看到除了农技服务大厅、农民培训教室、检测与设备室,这里还配备了随叫随到的农技服务车,服务车里土壤养分速测仪、病虫害测报灯、水分速测仪、农药残留速测仪一应俱全。农民有需求可通过热线电话找区域站,农技服务车半小时内就会赶到现场。

谈话间,平陵村村民高伟打来电话,说有3亩小麦发黄。刘璐经过检查后,认定这是小麦纹枯病,当即开了药方。

刘璐告诉高伟,由于越冬前雨水较勤,县里部分麦田纹枯病、根腐病冬前发生较重,出现点片发黄,个别植株死亡。因此,在春季田间管理中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很重要。

依托合作社的农户,春管情况如何呢?记者在延津县魏邱乡赵留店村看到,世纪福种植合作社社员赵修维的16亩小麦已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他说,单说防治病虫害,现在合作社采用统防统治,一台机器一天可作业50亩,相比一家一户单独喷药能省60%药量。通过统防统治,小麦收获前打药2到3次就可以了。

世纪福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赵国换告诉记者,通过合作社农户不仅可享受到植保、土肥等方面的全程技术指导和统一的田间管理,而且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统一购入肥料,每包化肥能节省5元至10元,机收的作业费市场价为每亩45元,社员只需35元至40元。

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告诉记者,全省今年小麦播种基础好,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主导品种突出,布局更趋合理;墒情充足,冬前管理有成效,当前苗情好于往年,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苗全、苗齐、苗匀。当前,河南各地积极开展以中耕、追肥、浇水为主的早春麦田管理工作。据统计,全省麦田累计中耕3300万亩,追肥3600万亩,化除3300万亩,浇水1450万亩。

当前,随着气温回升,河南小麦从南向北进入起身拔节期,小麦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苗情迅速转化升级。据农情监测,目前河南小麦一、二类苗达到90%,好于冬前的86%,也好于去年同期的87.7%。今年小麦亩群体较去年增加,平均亩群体增加6.1万头,主茎叶龄和去年基本持平。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中原大地春耕春管大忙时节,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曾经收获了粮食连续8年增产,如今又孕育着新的收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