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4%:增加的投入如何让教育更均衡
本报记者 刘 畅

教育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今年的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纷纷将目光投向教育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商业大学外语部主任苑春明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确保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意味着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四代说,我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将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倾斜,保证教育公平;全国政协委员、暨南大学副校长周天鸿谈到,在广东这种教育资源较为发达的地区,应思考如何建立高校人才引进机制,找到教育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3位委员分别来自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同的地区,他们的感悟也各不相同。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由来已久,如何统筹安排相关经费、着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值得关注。

均衡首先要体现在经费投入上。我国各地经济状况差异较大,以九年制义务教育投入为例,东部一些发达省份,一个学生的平均教育经费投入多达五六千元,但在某些西部省份的区县,一个学生的相关经费投入仅几百元。如此大的差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硬件”跟不上,如拥挤不堪的校车、破旧的校舍等。因此,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教育基础薄弱、经济困难的地区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均衡还应当体现在师资配置上。不少代表委员建议通过采取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加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政策,以法规的形式促进教师资源流动。

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鉴于此,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和问责制如何建立就显得十分重要。应尽快制定教育发展的监测和评估标准,用科学、客观的数据去把握全国各地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还要确立正确的观念,不能只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指标,而应该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核心工作内容。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细化教育均衡的相关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任重而道远。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