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王 晋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有一组数据引人关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1.77亿人,占人口总量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2亿人,占8.87%。

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从人口普查情况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一般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人均GDP在3000美元的时候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马力说。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马力代表提出了“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和谐老龄化”的思路。

“积极老龄化”,就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通过完善养老体系建设,让老年人参与到公益性工作中去,引导全社会接纳老年人,让老人老有所为。

“健康老龄化”,就是在全社会提倡健康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体检,把医保当成健康保障而不是治疗保障,做到小病早治。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健康的老人完全可以从事公益性的、经验性的、时间灵活的工作,从而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和谐老龄化”,就是要为老年人提供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保障,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以社区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餐饮、维修、洗衣等全方位的服务;在社区聘请家庭医生组,随时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做到在社区医院首诊,有大病再转诊,康复治疗回到社区;建立专业的护理员队伍,让老年人能参与到社会中去,精神得到慰藉。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蕴含着发展的机遇。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升,新一代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都在提升。老龄产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但目前我国老龄产业还相对滞后,老年人康复、医疗、休闲、生活等相关产品品种少,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代表委员们呼吁,要加大投入,扶持产业发展,补上养老服务产业的“短板”。

马力代表认为,从2012年至2035年,我国仍处在劳动力丰富、人口抚养比低、储蓄率高的时期,这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所谓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今年,正是我国人口抚养比最低的时候,只有38%左右,“针对这样的人口结构特点,需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国民的就业能力,用好人力资源。”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正不断完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好事。代表委员们相信,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保持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必将续写新的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