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谋“智”,“慧”及百姓
本报记者 佘惠敏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

提高城市“智商

“智慧城市建设,难点在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说起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最终衡量标准是“应用为王”,即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智慧,要看这个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是否更加先进,产业发展是否更加高端,城市运营是否更加高效,百姓生活是否更加便利?

“在智能城市建设中,数字化是基础,网络化实现信息资源互联,最终实现城市智能化。”邵志清代表说,“信息基础建设并不难,目前来说,难点在信息资源互联,因为信息资源原本是孤岛化的,归各个不同的单位所有,要拿出来共享,必须打破壁垒。”

这种信息壁垒对智慧城市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例如上海很多医院有信息系统医疗,但资源大多停留在院内,医院与医院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病患在一家医院拍的片子,拿到别家医院,照样要重拍一张。这样的资源浪费普遍存在,就是因为相关利益关系没有协调好。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邵志清代表认为,首先应尝试从政府本身做起,将政府已拥有的非涉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建立目录。比如要做电子政务,就需要多部门多系统的整合,包括公安局、民政局和计生委、企业信息工商局、税务部门等等,只有把各部门孤立的数据共享之后才能实现面向企业和老百姓的高效服务。

“解决信息共享难题,要调动行政的力量先行一步,然后订立地方性法规或制定政策性文件,依靠制度的力量进行信息公开。”邵志清代表说,“要逐步做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目前有些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得很好。例如证券交易信息,市民可以在各种地方通过网络进行咨询和投资。邵志清代表说,“这说明只要资源整合好了,社会力量一定会充分利用信息,实现市场需求。”

展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景,邵志清代表充满信心:“在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开放目录方面进展顺利。建立目录后,资源将实现共享,经过未来3年的建设,上海的城市‘智商’有望出现一个较大的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市长唐良智——

从“数字”到“智慧”

“我心目中的智慧城市,就是用各方面信息高度集成来解决整个城市管理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长唐良智代表说。

武汉是我国“863”计划总体规划中智慧城市建设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2011年年初投入1000万元面向全球公开招标,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工作。最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3家企业组团中标,接过了描绘“智慧武汉”蓝图的任务。

“现在,顶层设计快完成了,我们将启动一批项目,逐步实现‘数字武汉’向‘智慧武汉’的提升。”唐良智代表说。

武汉将投资13亿元开始建设实施首批智慧城市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有“智慧公安”的武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智慧交通”的车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试点项目、“智慧生活”的武汉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等,涵盖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就个人生活而言,我最关心智能交通,因为我每天要去很多地方,事先知道哪个地方交通顺畅是最重要的。”唐良智代表笑着说。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