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实现生态与发展双赢
本报记者 陈 力

美丽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既有大兴安岭莽莽林海的呵护,又有呼伦湖浩淼水域的滋养。为了保护这块草原,呼伦贝尔市加大退耕、退牧、退伐力度,关停500多家小企业,组织发展工业园区,同时在工业开发的节点上发展循环经济,释放草原森林的生态活力。内蒙古还把呼伦贝尔市的“美丽与发展双赢”上升为全区战略。

上世纪末,内蒙古阿拉善盟就将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草地严重退化区的牧民转移出来,从根本上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拉开“收缩集中、转移发展”的大幕。其中,阿拉善左旗近70%的农牧民彻底告别不通电、不通路、不通邮、不通电话、不通广播电视的生活环境,从生态恶劣的戈壁滩转移到巴彦浩特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从事集约养殖和第三产业。在充分尊重呼伦贝尔、阿拉善首创精神的基础上,自治区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彻底转变毁林开荒、毁草开荒、超载放牧等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进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农牧业向水草丰美地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生产力布局调整。调整后的草原更适合减畜,到2011年底,内蒙古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10.2亿亩,占全区草原总面积80%以上。

“十二五”开局之年,内蒙古加快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同时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全力构筑绿色能源战略基地。通过发展煤炭清洁化技术打通高碳能源转化为低碳能源的路径,扎实推进煤转电、煤制油、煤制气、煤制化工产品。

近年来,内蒙古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直接液化生产线,建成了国内第一条18万吨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在建国内第一套煤制烯烃装置、国内最大的煤制天然气装置、世界最大的煤基乙二醇装置。此外,内蒙古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着力发展风力发电机等装备制造业、多晶硅以及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加快建设“风电三峡”,积极推进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内蒙古绿色能源发展规划》提出,要通过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对接大市场,使内蒙古发电装机到“十二五”期末达到1.5亿千瓦,外送能力提高到7800万千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