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构性减税助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胡文鹏
3月10日下午,海南代表团在驻地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吴昌元代表(左二)在发言时结合报告谈“税”。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 全国政协委员魏建国:对实体经济来说,减税减负是一种增长的信心和预期,是一缕温暖的阳光

◇ 全国政协委员邓伟:结构性减税能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同时平抑物价,进而提升消费

◇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降低增值税,能有效降低商品价格,提升市场销售,拉动内需

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近日举办的“两会沙龙”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议,通过适度减税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温暖过冬。

他们认为,当前正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

为何要“减税”

合理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拉动国内需求、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

“对实体经济来说,减税减负是一种增长的信心和预期,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应该及时为实体经济送上一床“温暖的被子”。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柏广新表示,目前部分企业还承担着较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如果这部分支出能够抵消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可为企业转型升级挤出资金空间。

“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而结构性减税则是扩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亿阳集团董事长邓伟说。

“减税后企业利润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能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有必要运用结构性减税等手段冲抵不良预期,支撑实体经济的基本景气水平。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把握好结构性减税的时机与力度,能够起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拉动国内需求和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效果。

为何能“减税”

财政收入逐年增加让结构性减税具有了操作性,同时我国减税从未停步

目前企业减税的空间有多大?全国人大代表、鄂尔多斯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林祥认为,我国财政收入近年来连续高增长,2011年突破10万亿元,比2010年增收1万多亿元,增幅超过普遍预期。“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一方面提高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政府推进结构性减税提供了基础。”

“目前,税收体制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说。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逐年加速增长,容易给公众造成“税赋只增未减”的错觉。实际上,我国近年来减税步伐从未停止,特别是去年我国先后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出台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启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等,结构性减税举措正不断进入公众视线,且政策指向更加明确,即进一步帮助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等。

如何去“减税”

政策应更加精细化,更具针对性,并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

如何通过减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代表委员们建议,要提高政策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通过政策杠杆,推动企业愿意转型、乐于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建议适当降低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他说,“降低增值税能有效降低商品价格,提升市场销售,对拉动内需有直接作用。在所得税方面,应该鼓励企业把利润转为投资,这一部分应该免征所得税。”

“在制定减税政策时,要有清晰的政策导向。”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农垦集团党委书记王一新认为,对于那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适当减免税负,对于需要加速淘汰的落后产业可适当增加税负,这样可以起到促进转型的作用。

邓伟委员认为,对于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科研投入的支出,应进一步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的资金压力。

代表委员们同时表示,需要建立一定的退出机制,通过设置一些量化指标,如设备升级、科研投入、创新成果等,使能够享受优惠的企业有进有退,让企业转型动力更加强劲。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