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扶小微企业应“四两拨千斤”
贺浪莎

找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着力点,构建好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分担和缓释的多层次机制或平台,让这个机制传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各负其责,共同服务好小微企业,这样才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如今许多地方以及许多金融机构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在采访中,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在风险分担方面,除了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外,还离不开政府以及相关行业组织的支持,那么,如何才能靠有限的财力引导和激发更多的金融资金以市场化的机制去支持小微企业,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以前,政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对其贷款给予部分甚至全额贴息,确实起到了降低其融资成本的作用。但现在综合来看,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高,其实并非高在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20%至50%这个环节,而主要是高在他们为了进入银行放贷的“视野”而须承担的成本上,也就是要有第三方担保或者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股权评估、债权评估等等。

我们看到,有些地方采用的“政银合作”模式;有些地方牵头设立银行放贷风险补偿资金的方式;有些地方推动建立再担保等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及有些地方致力于搭建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或高新技术园区的信用评级体系与担保平台等等,这些做法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找到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着力点,即构建好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分担和缓释的多层次机制,让这个机制传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各负其责,共同服务好小微企业,这样才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