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观察与借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尼农业:寻找科技进步的突破口
本报驻雅加达记者 李国章

印尼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需要解决许多问题,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有两点已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认同:一是必须真抓实干,二是必须尽快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1.75亿的农村人口,3100多万公顷的农业用地,约1300万公顷的耕地,地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全国几乎所有的稻田都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印尼是继中国和印度后,世界第三大农业国;80%的耕地属于家庭式经营,道路、水电、通讯以及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业机械化难以规模发展,主要农作物单产几十年徘徊不前,粮食迄今仍无法自给自足,因此,印尼也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

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印尼2010年主要粮食指标的完成情况是:稻谷的生产指标为6668万吨,最终完成6641万吨;玉米指标1980万吨,完成1840万吨;大豆指标130万吨,完成98万吨;白糖290万吨,完成270万吨。统计数据还显示,由于漫长的旱季导致22.7万公顷稻田推迟了播种及收割,2011年全国稻谷生产将歉收108万吨。多年来,大米、大豆、小麦、白糖、牛肉等主要粮食和农产品大量非调剂性进口的情况一直没有彻底改善。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自给率、稳定国家经济基础,一直是印尼农业政策的三大目标。2010年3月宣布的农业发展五年计划中明确指出,政府将通过保护和扩大主要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稻谷、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产量,为良种、肥料以及农业机械等提供补助或津贴,搞好农业气象配套服务,提供种植信息,扩大民营甘蔗园种植面积,推广甘蔗种植新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继续重视提高农业生产。政府还将大米、大豆、玉米、白糖、牛肉等5种农畜产品列为农业生产的优先发展项目,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列入15年中期建设的规划中,以努力争取早日完全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印尼各界人士普遍认为,必须尽快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那么,印尼农业科技进步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呢?

从粮食自给自足的当务之急、巩固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人民生活的现实需要、资金投入在政府和农民能够承担的范围内、能够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并在短期内见效,以及能够有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等因素考虑,加强农作物、经济植物、家畜家禽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并大力推广,是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并应实施的举措。

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的选择广泛、效益明显。例如,印尼的稻谷产量平均每公顷约为5.1吨,一年两熟可达10.2吨。去年在南苏拉威西平朗县举行的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现场验收证明,中国杂交水稻一熟的产量为每公顷12.16吨,是印尼水稻品种的两倍,如果考虑到一年两熟或三熟的优势,印尼稻谷增产的潜力巨大。另外在蔬菜和家畜家禽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方面,印尼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大。许多本地品种都传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与国外同类的优良品种相比大有改良之必要。

除引进外,加强本地优良品种的培育也是印尼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突破口之一。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印尼的香蕉、芒果、菠萝、山竹、红毛丹等许多热带水果享誉世界,并且经过多年的培育改良,其中不乏优良品种。只要各级政府加强宣传引导,同时在优良品种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销售、扩大出口等方面提供发展贷款、技术指导以及必要的政策性帮助,那么印尼本地优良品种的科技推广活动,将有力地促进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印尼农业的科技进步。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