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虽然近几个月物价压力有所减小,但控制物价上涨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仍是时下宏观政策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在这种形势下,深入分析近年来价格变化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对于做好未来的宏观调控工作大有益处。
在经历了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前几年的价格变动平静期后,这两年价格问题在我国再度升温并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关注点之一,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物价总水平。与以往的价格上涨情况相比,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价格上涨表现出很多新的特征,有必要总结分析这些新特征,为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一)
从价格上涨的来源、结构、影响和总量背景等几个方面看,近年来的价格上涨都不同于以往情况。
首先是国内价格上涨具有更明显的全球化特征,我国价格形势变化与全球价格变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之前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CPI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之间没有明显联系,但之后的走势开始趋向一致。导致我国和世界价格变化同步的根源,一方面是2005年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成为主导我国和全球价格的共同因素;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兴发展中国家以实体经济主要是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普遍加速,导致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上升,各国都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来保障供给,例如,我国2005年以来6年的铁矿石进口量是之前6年的几倍之多,石油和铜的进口量也同样在大幅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导致价格上涨的供给瓶颈制约部门越来越由国内转向了国外。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并导致各国价格变化趋于一致。
二是价格上涨明显呈现结构性,相对价格调整特征显著。近年来的价格上涨中,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要远高于工业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与2005年底价格相比,2010年消费价格中的食品价格累计上涨了45%左右;而以工业品和服务为主的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只累计上涨了几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几年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主要是农产品与工业品、服务品之间的相对价格调整。
三是价格上涨的收入分配效应并非完全对低收入者不利。在经典通胀中,通货膨胀会产生不利于低收入者的分配扭曲。但由于当前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而农村居民是一个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前,城乡实际收入增长速度差(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减去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与价格上涨无明显关系,而2007年以后,两者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即价格上涨加速时,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居民。如2011年前3季度价格上涨较快,而农村现金纯收入的实际增长比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均高出很多个百分点。
四是近年来的价格上涨是在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条件下发生的。从产出缺口和消费价格指数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历史上的价格上涨或多或少和总供求失衡有一定的联系,但近年来的价格上涨和产出缺口的变化方向却不一致。2009年以来,产出缺口持续较小,基本处于平衡点附近,但价格的涨幅却持续上升,这种脱离总供求关系的价格上涨多数是由供给成本推进和某些短期冲击因素引起的。
(二)
考虑到价格上涨的这些新特征,价格调控策略也要相应做出调整。首先应适当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价格上涨的全球化特征说明一国政策对通胀走势的影响能力降低。如果不适度容忍通胀,就必须付出比过去更大的产出损失来稳定价格。另一方面,全球性通胀的实质是对日益稀缺的资源能源的竞争,不容忍适度通胀意味着在全球资源竞争中选择退出,将资源让与他国利用。
其次是不能不加区别地过于抑制所有商品价格上涨。近年来的价格上涨有很强的相对价格调整特征,而相对价格调整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忽视价格结构调整的调控政策反而会导致结构性短缺,形成更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因此要引导疏导好长期趋涨的商品价格变化,以缓涨来逐步释放上涨压力,降低急涨对通胀预期的不利冲击,避免相对价格调整演化为整体价格上涨。
其三是货币政策应着眼于中期价格稳定。本轮价格上涨主要是由农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的,而这两种价格都有波动大但持续性不强的特点。货币政策如果着眼于稳定短期物价,必然导致政策本身的大幅调整转向,难以避免猛加力和急刹车交替的情况发生,结果造成产出的大幅波动,付出了很高的调控成本还不一定取得明显效果。因而货币政策参数应主要依据中期价格走势确定,短期目标则应以稳定通胀预期为主。
其四是调控政策应更加重视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的优化组合。在总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要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为微观市场主体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小辞典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我国统计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大类。
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一般包括3个类别:一是能源商品,如原油、煤炭等;二是基础原材料,如铁矿石、铜、铝、铅等;三是农副产品,如玉米、大豆等。
翘尾因素
翘尾因素,是指上年物价变动对第二年的延伸影响。物价指数通常按年距环比计算,即当年各月的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月为基期计算。因此上年物价变动会对当年造成影响。如,某种商品2010年前11个月的价格均为2元,12月涨到4元,然后一直保持到2011年12月。虽然这个商品的价格在2011年全年都保持稳定,但在计算2011年前11个月的价格指数时,需要与2010年相同月份的价格相比,因而结果就为200%,这一“涨价”就全部由翘尾因素导致,而直到2011年12月,价格同比降为100%,翘尾因素才得以消除。
外汇占款
外汇占款,是指一个国家的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对我国来说,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相应的人民币资金,增加了人民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汇占款。
流动性
流动性主要是指在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数量的多少。一般来讲,流通的货币越多,流动性就越充裕,社会的购买力就越强,引发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就越大。
(马志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