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致富有“三宝”
本报记者 刘存瑞 李 哲

树上摇核桃“金蛋”,土里刨土豆“玉果”,棚里摘黄瓜“翡翠”……这是山西蒲县农民的形象比喻。近年来,蒲县老百姓靠着这三种农产品增了收、发了财,他们形象地称之为“致富三宝”。

春节刚过,记者来到位于蒲县山中乡白家庄村的兴农核桃专业合作社,见到村民正在装运核桃产品。尽管透着丝丝寒意,但是他们个个热情高涨。“自从我们的核桃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之后,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好啦!”大家眼中充满了期盼,干活的劲头很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优势产品有基地,规模生产有标准,特色产品有品牌,带动致富有效益,才能形成特色农业新格局。”蒲县县委书记邓彩彪对记者说。

过去,蒲县曾过度依赖煤炭,“煤”之外的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路径单一。近年来,县里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走“一县一业”的规模化、科学化、长效化发展之路。他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把核桃、马铃薯确定为农业主导产业,筹建了1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10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目前全县核桃总面积已达9.6万亩,农民人均一亩以上。全县优质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3年内将发展到10万亩,成为晋南最大的优质脱毒马铃薯基地。2011年11月,经农业部专家评审和公示,“蒲县核桃”、“蒲县马铃薯”被批准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走向全省、全国的“特色名片”。

在蒲县薛关村,记者看到一个个银白色的塑料大棚有序排列,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犹如一座座现代厂房,蔚为壮观。

村民侯爱玲正忙着采摘黄瓜,说起种菜,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去年我家承包了5个大棚,黄瓜套种苦瓜,纯现金收入近16万元。县里为我们提供了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每新建一个大棚还无偿补贴2万元呢!”侯爱玲说,“每隔几个月,县农业局和扶贫局就从山东寿光、山西曲沃磨盘岭请来专家,手把手地教,让我们直接受益。”

在核桃种植上,该县引进丰产优质核桃苗和化肥、防冻液等农资产品,免费发放给农民,并聘请专业队伍免费上门帮助农民栽植苗木。对10万亩马铃薯基地建设,该县制定出台“三补贴一扶持”奖励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对农户使用良种、农药、农机进行补贴,并争取到全省片区扶贫开发项目支持,总投资4572万元。蒲县县长闫建国说:“减负等于增收,政府买单惠及百姓,富了农家,乐了农民。”

随着现代农业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蒲县还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经营的产业基地,形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基础,公司的收购车以市场价直接上门收购,以主导产业为支撑、特色农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自从参加专业合作社后,不仅享受到专业的技术服务,产量提高了,将产品直接销售给专业合作社,单价也提高了,同时还可以从合作社里领取优质种子,收益更高了。”蒲县农民感慨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