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良镛的 “大美”与“大爱”
□ 鲍晓倩

吴良镛是“出世”的。他超脱俗世,力求“独善其身”。

他从不把个人之得失放在心上。谈起舍弃在美国的安逸生活而回国在清华从事了一辈子建筑教育,他说自己“九死而无悔”,“尽管战后凋敝,但清华有那么多大师,许多都是中学念书时就敬仰的人,清华就是我一生所在之地”。他回忆着描绘起在清华醒来的早晨,阳光照着窗子上,鸟声在外鸣叫……脸上的笑容有如孩童。

他似乎刻意躲避功名利禄。虽然他得了无数奖项,但他从来不会提及这些,他更愿意谈建筑、谈文化、谈城市、谈人文。他酷爱美术,也寄情书法,绘画时,写字时,自是一份超然神色。若不是有了然无尘的心胸,他又怎么能在中风后偏瘫后恢复?!毕竟,这不仅是身体的困顿,更是巨大的心理挑战。

他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丝毫不受外界干扰。早上思维活跃时,把最要紧的东西记下来,上午看看该看的书,下午做康复运动、练习书法,傍晚和晚上回复学生的专业问题……这一切,平静而简单。

不过,吴良镛更是“入世”的。他忧国忧民,力图“兼济天下”。

已经90高龄的他,仍然有太多的放不下。眼下,他就激烈地批评形形色色的建筑流派纷至沓来,未经消化的舶来品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脉与肌理,以致中国的一些城市成了外国建筑师“标新立异”的“试验场”。

他在不同的场合反思同一个问题——“我豪情满怀地目睹祖国半个多世纪的进步,每每扪心自问: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他热切地关心中国农村人口如何进城,大城市如何发展。他说,农民工进城了,但住房、教育等配套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他希望看到城乡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心急于当前城市化速度过快、超前、追求大尺度,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欠账还有不少。

他好像一刻也不能停歇,虽已是高龄,仍然笔耕不辍,在编写《中国人居史》。他有着太多的执著,为了追寻问题的答案,他停不下来……

他学贯中西,饱经沧桑,世事洞明。以超越专业、超越利益、超越常人、超越当下的“大美”视野,审视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创新出菊儿胡同、京津冀区域规划、《北京宪章》等一个又一个杰作……

他根植沃土,淡泊明志,至诚至爱。以爱祖国、爱社会、爱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民的“大爱”情怀,单体建筑、区域规划、人类栖息,为恪守传统文化的精华、维系中华文明的血脉而呼吁并践行……

大师之“大”,在乎担当,在乎心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