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将着力强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完成30至4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突出做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涉及的666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水利部农水司司长王爱国介绍。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其中特别强调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科学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多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现实情况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压力日益加大,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日渐突出。
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解决好“水”的问题,在农田水利上下功夫,把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已建成的2000多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00多万公里灌排沟渠等,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这些设施多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抗御灾害能力不强,“欠账”多,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隐患。
面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状况,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
王爱国指出,2009年以来,财政部、水利部先后启动实施了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目前总数已经达到1250个,在重点县建设中,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加大了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整合了相关资源,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农田水利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从已经实施的重点县建设情况看,综合效益十分显著。”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将进一步夯实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出要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节水灌溉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并要求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
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
2011年,我国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形势喜人,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0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
水利部门下一步将以东北、西北、华北等区域为重点,突出实施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确保“十二五”期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力争实现新增1亿亩的目标。与此同时,将积极研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的综合集成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改进水费计收手段,抓好输水、灌水、用水过程各个环节的节水。
一号文件提出要“扩大设备购置补贴范围和贷款贴息规模,完善节水灌溉设备税收优惠政策”。这一政策无疑将加速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稳定实现提高粮食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