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做善成 一心为民
——记广西南宁市水利局副调研员朱传波
本报记者 童 政 通讯员 孙卢震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子弟兵,3次荣获三等功;他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先锋,信念坚定,迎难而上,15年间先后使三个单位扭亏为盈、起死回生,有人曾出200万元年薪“挖”他走,被他拒绝:“赚钱不是最重要的,我想让职工过上好日子。”他叫朱传波,广西南宁市水利局副调研员、峙村河水库管理所党支部书记、主任。

朱传波多年来恪守自己的人生格言“用心做事,真心待人”,以实干、肯干精神谱写了一段段“敢做别人不敢做的,善做别人做不成的”佳话。他“敢做善成”的优良品质,如今已成为南宁大力弘扬的城市精神。

2006年3月22日,朱传波任峙村河水库管理所党支部书记、主任。当时单位账户上只有21万元,已一年不能足额发放工资,欠外债200多万元,职工人心涣散。朱传波向职工征求意见,收集了85条意见建议,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扩容改造老虎岭水库的主供水管网。改管扩容需要580万元,但事业单位不能贷款,向27家企业借款也没成功,怎么办?朱传波就向亲戚借款380万元。借私款办公事,有人不解。朱传波在职工大会上许下承诺,保证用两年时间让单位扭亏为盈。

凭着无私、肯干、踏实,朱传波改变了水管所“一盘散沙”状态,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朱传波与职工们经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撑不住了就在管道或桥洞里躺一会儿,早上六点多醒来,带着满身露水又继续干。4.8公里长的主管线,终于铺通了,周边20万群众喝上了放心水,水管所收入也从2005年的71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17万元。

长期过度劳累使朱传波患上了多囊肾,医生提出两个治疗方案:一是换肾,但术后要保证充足休息,不能工作;二是从他的肾脏薄膜上接一条导管,每天做3次透析,每天可以上半天班。朱传波选择了后者。

为了开发闲置的罗伞岭水库218亩土地,朱传波每天提着透析袋,跑到草比人高、蛇虫出没的罗伞岭实地考察。职工韦象山至今忘不了朱传波在荒山野岭做透析的情景:“朱主任带着我们走遍了罗伞岭,到了洗肾的时间他就找个小树杈,让我把药水袋挂在树杈上,换完了药水继续走。”办下了土地证,罗伞岭水库土地租金收入由以前的每年7万元增加到75万元,水面租金从每年5万元增加到15万元,当年就为水管所创收100多万元。

“像他这样的病人是不能劳累的,更何况还插着透析管,如果被雨水浸泡伤口感染,就会有生命危险。”每次回忆朱传波的拼命精神,职工余敏就忍不住热泪盈眶。朱传波始终挺直身板,表示自己挺得住。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一切都是为了群众、为了社会。我的身体没有问题,能坚持一天就坚持一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朱传波语气轻缓,但那份坚定却掷地有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