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来“浇灌” 村里果蔬香
本报记者 刘志奇

午后的阳光难掩春寒料峭。虽然是正月初六,但赣州市赣县五云镇南田村的菜农们早早开始了一年的忙碌。在南田村村头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旁,一辆辆前来装运蔬菜的车辆一字排开,菜农们挑着刚采摘的新鲜蔬菜从周边赶来,现场过秤、领款,一个个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菜农刘理炳运来了600多斤藠头,合计着自家个大肉厚的藠头能卖个好价钱,他心里乐开了花,“今年春节,我们村产的无公害蔬菜卖得特别好。”

30多岁的刘理炳以前常年在外务工,看到村里不少人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下靠种植无公害蔬菜走上了致富路,他去年也回到家乡当起了“菜农”。现在,他的蔬菜种植面积有70多亩。头脑活络的刘理炳愿意向“土专家”请教,平常也爱学习农业科技,虽是首次种菜,收成却非常好,去年一年赚了20多万元。谈起这些,刘理炳认为首先要感谢镇里的农技干部,“我家这蔬菜基地,他们可没少操心。”

“是啊,只要一个电话,农技员就上门服务。”“镇里还免费给我们检测蔬菜。”看见刘理炳和记者聊得热乎,现场的菜农围了过来,争相说起了自己的种菜经历。五云镇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协会负责人曾纪泉告诉记者:“五云镇有将近80%的农民从事蔬菜产业,蔬菜年产值达8000万元。”

春节期间,记者在赣县吉埠、南塘等其他乡镇也注意到,随着赣州市“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扎实推进,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科技干部的身影。在南塘镇黄屋村果农黄华军家中,5万多斤脐橙已全部包装好,果味飘香。黄华军满是自豪地介绍,在种植脐橙的过程中,施肥、修枝、灭虫,无不充盈着科技的元素,全都离不开农技员的帮忙。

和记者一同来到黄屋村的赣县科技局干事小陈介绍说,目前赣县已经按照国家标准,抓好了无公害蔬菜、甜叶菊、贡芋等多个产业的标准化基地建设,通过实施“党员星火科技示带户”工程、“农民知识化网”等,编织起了一张覆盖全县的科普网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是农业科技创新,这对我们农村来说可是一场‘及时雨’,我们要铆足劲头大干一场。”“是啊,国家政策给力,科技加力,我们有信心。”在黄屋村的脐橙园里,果农们和农技员聊起新年新打算,笑声荡漾在青山绿水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