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西“文化暖阳”普惠群众
本报记者 张 毅

农历正月十二上午,秦岭脚下的陕西省户县牛东村文化服务站门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36面直径1米的大红龙鼓震耳欲聋。气喘吁吁的锣鼓队队长贾运强拿着喇叭高声喊道,“后天就要到县城参加元宵节全县威风锣鼓大赛了,今年咱村训练准备充分,绝对要把‘鼓王’抢回来。”围观的村民们发出热烈的掌声。

牛东村老少的信心源自古老的龙鼓绝技,也源于陕西创新实施文化强省“八大工程”、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系列文化民生投入和举措。“有场地、有设备还有排练经费。”老贾对记者说着,得意地打开活动室的影碟机,“你看,咱把去年全县30多个锣鼓队的表演资料都复制回来了,对比着排练,看优点,找缺点,创亮点,咱能不赢吗?”

地处秦岭北麓的周至县虽然是财政“穷县”,但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却成绩斐然:2011年投资1744万元建成县文体中心,新建镇综合文化站5个,建成了130个农家书屋,在300个行政村落实了知识资源共享工程。这一年,周至人惊讶地发现,过去仅能在电视中看到的文化设施现在出现在了自己的身边。

据介绍,去年陕西共投入2.74亿元,新建农家书屋1371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1070个;先后完成16135个行政村、1581个乡镇、101个县区三级广播应急网建设;去年全省新增博物馆18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

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的同时,进城农民工也成为“文化阳光”普惠的对象。农历大年初一到十五,在西安市的大雁塔南广场等全市六大文化广场,每天都有10多台秦腔大戏吸引着数万群众观赏。近5年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每天为农民工免费赠送30张戏票。

从今年起,陕西每年将拿出新增财力的2%用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重点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等文化设施相对薄弱的地方倾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