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应对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需要寻求下一步改革的新突破。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不能走回头路,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领域的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着力解决一些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新年伊始,有关部门举行改革形势分析会,就当前的改革形势和下一步改革进行研讨。专家们纷纷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改革信心,凝聚多方共识,破除各种阻力,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加强顶层设计,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着力解决一些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专家们认为,没有改革的跟进,就难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应对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需要寻求下一步改革的新突破。
一方面,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发展消费经济,需要进一步改革现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以提高广大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能力;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有效增加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另一方面,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这一内需潜力最大的产业,建设服务型经济,需要在文化、教育、医疗、交通、通讯等领域加快改革,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领域面临的“玻璃墙”、“弹簧门”等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需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为中小服务业企业的成长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建设创新型经济,也需要改革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其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引导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始终能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坚持改革,不断释放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最近10多年,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财税、金融、农村、企业、资源价格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微观经济活力和宏观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破除了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劳动、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成为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的源泉。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更加严峻复杂,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新老矛盾交织,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关键要靠深化改革。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其中属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仍要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礼群强调,我国现在还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不能走回头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提出,从理论上来说,经济基础跟上层建筑的矛盾永远存在,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所以,改革是无止境的,完善也是无止境的。
改革不进则退。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迫切需要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新的竞争优势。
对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等专家认为,现阶段寻求下一步改革新突破面临着很多深层次问题。比如,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使一些本来应该推进的改革迟滞下来。又如,改革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工作难度和阻力加大,改革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明显增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人提出,走出改革的困境,关键取决于决心;深化改革既要遵循试点、总结、推广的渐进式改革原则,又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魏礼群认为,应按照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七个统筹”这个目标,来检查一下我国现在的改革到底处于什么阶段,还有多少任务需要完成。同时,还要看看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制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矛盾、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提出,价格改革、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宏观经济改革中最重要的3个方面。就金融领域看,利率市场化、分业监管等改革都很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提出,金融业是经济运行情况的一个反映,比如垄断问题、放松管制的问题,在金融业都有反映。小微企业面临的金融环境问题更突出,融资难度非常大,这可能是金融改革新突破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提出,下一步改革需要突破的领域很多:比如,利益分配机制。这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上学、医疗、信息权利等其他利益。再比如,基层治理机制,基层稳则国家稳,基层治理机制需要继续改革。
魏礼群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等都认为,下一步改革要紧紧抓住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个关键环节,对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起到关键作用。
寻求下一步改革的新突破,既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又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是专家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洪虎提出,改革的新突破要确立综合性协调机制,从整体上来设计改革布局,即顶层设计。魏礼群提出,改革顶层设计必须有一个全面的、统筹的考虑,需要组织一些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认真研究。改革要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高尚全指出,现在“顶层设计”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话了,上面讲,地方讲,县里的领导也讲,有的讲顶层设计要从基层设计搞。到底什么是顶层设计,怎么进行设计,由谁来设计,这些问题要研究清楚。
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认为,改革的顶层设计,关键是要设计一个符合今天改革和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这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提出,一是需要加强中长期的战略规划;二是加强改革战略中的综合性、配套性的研究;三是在顶层设计的同时加强改革的“顶层推动”;四是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办这个事情。还有不少专家认为,研究和确定顶层设计,应该围绕着“三个转变”来进行,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同时,专家们还纷纷建言,在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大家认为,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