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迈向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
本报记者 王 伟

把分散的土地连成片、把分散的农民抱成团、把分散的资金打成捆、把分散的技能拼成盘,河南太康农民专业合作社——

太康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肉品生产百强县,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70多家,入社社员1.93万人,辐射带动农户9.2万户,带动周边农户走上致富路。

孙业美多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过庄稼地,除了种地,每年到收割庄稼时,他便开着收割机跨省作业。2008年2月,孙业美成立一家名叫地管家的植保专业合作社,把闲置的土地通过流转集中起来,或者帮助农户代管作物。

“我们合作社主要经营两块。”孙业美告诉记者:“一是土地承租。二是作物代管。目前,合作社已经有了126户社员,社员人均纯收入1.18万元,高于非社员人均纯收入60%以上,受益农户5000多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通过农业合作社这个平台,把分散的、低产出的土地集中起来,通过机械化耕作,集约化规模利用土地,让种地成为了少数人的专职工作。

“把分散的土地连成片,把分散的农民抱成团,把分散的资金打成捆,把分散的技能拼成盘。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新的组织形式和良好的机制打破了小农经济的束缚。”太康县农机局副局长魏学福这样概括农业合作社的好处。

在太康县朱口镇郭庄村记者看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一块块红薯吞进机器,一根根粉条自动产出。村民忙着晾晒粉条,灿烂的笑容写在脸上。郭庄2007年成立先科粉条专业合作社后,村里68户农民成了合作社的成员,引进了全自动粉条生产线,由传统的冬季生产发展到全年不间断生产,由原来的单一圆柱形粉条发展到目前的12个品种,产品销往10多个省市,粉条生产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太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拉长了产业链条,产业分工也更加精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后,外出务工农民不用牵挂责任田,可以安心在外务工挣钱,由季节工、临时工变成了长期工,巩固了劳务输出成果。】

“现在我们的蔬菜可以上包装、进超市,蔬菜批发商都来抢购。”白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李柳明自豪地说:“以前合作社产品销路不畅,产品卖不出去,或降低价格卖,通过注册商标,按标准种植申报了有机蔬菜以后,价格比原来提高了3至4倍。”

隆冬时节,在太康县东部符草楼镇,白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座座蔬菜大棚内却是生机盎然,青翠的黄瓜、诱人的青椒、鲜艳的西红柿美不胜收。白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顺昌告诉记者,目前拥有第5代日光温室130余座,占地面积500余亩,年产瓜菜200多万公斤,产值400余万元。合作社注册了“青野”、“谢安”等专用商标,并申请了有机蔬菜的认证,生产的黄瓜、西红柿、豆角、辣椒已销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超市。

【合作社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太康县形成了西瓜、辣椒、食用菌、油桃、反季节蔬菜五大生产基地、40多个农业产业带,经济作物面积占到全县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优质高效农业,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转变,也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参加合作好呀,看我这黄瓜,种黄瓜这么多年,还没有碰到过这么能结的黄瓜哩。每棵都能结15斤以上,以前能结10斤就不错啦,并且刺很密,色泽浓绿,口感清脆。”在白云蔬菜种植合作社社员汪学灵的大棚里,提起参加合作社他一连声说好。两年来,他的大棚收益连年增加。

太康县白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顺昌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科学引进新品种,让蔬果具有结果不歇秧,抗低温、耐寡照,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往年春节前棚均效益7000多元,今年春节前棚均达到11000元。

合作社聘请市农业局蔬菜专家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让社员学习新技术,提高蔬果产量,带动农民增收。此外,合作社还引进蔬菜储存销售新技术,合作社建保鲜库300平方米,质检设备8台套,信息设备2台套,申报了国家级标准化生产基地。

符草楼镇刘桥村的刘志君和爱人秦慧慧是两名大学生社员,看到合作社良好的发展势头便回到家乡创业,加入了太康县白云蔬菜种植合作社。刘志君告诉记者:“我们承包了20个大棚,引进草莓、圣女果、荷兰乳瓜等本地稀有果蔬,2010年棚均纯收入2万元,截至2011年底年棚均效益6.5万元。带动周边5个行政村200多农户进行种植。”

五里口乡东恒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药品和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成猪,社员的综合养猪成本降低20%以上;马厂镇李麦行政村成立旺林专业合作社后,统一按市场价格收购社员的苗木,直接销往终端市场,苗农的育苗收入提高了50%以上;新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了深松机和免耕播种机,使土地亩蓄水能力提高18吨至23吨,粮食增产80公斤至130公斤。

【一些新型农机具、农业新技术率先在农机、植保合作社推广,使合作社成为新技术推广的前沿阵地,农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的主平台,从而加快了实用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农民加入合作社后,减少了市场中转环节,节约了生产和经营成本,引进了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经济收入大幅提高。】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