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民户的新希望
本报记者 周 琳

1月29日中午,湖北省丹江口市丹赵路街道计家沟村谷庙岭移民安置点,王传良一家三口正在一楼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吃饭。

“过去,我家住在丹江口市林场办公室边上。那里不通自来水,仅有3间平房,每逢刮风下雨就冷得难受。”王传良告诉记者,自从2011年11月18日搬到移民安置点后,住上了新的2层小楼,楼上楼下5间屋都装了空调。

“新家通了自来水,还能上网。”在一旁的妻子李秀云插话,自从2009年成为库区移民准备搬迁开始,家里每人每年都能获得600元移民后付资金。

去年12月底,他们花了11万元装修一楼,加上丹江口市自2005年开始发放的一次性补贴1万元,一家精心筹划的“农家乐”饭店于今年1月18日开业。现在游客不多,“等春暖花开的时候人就会多了。”夫妻俩很有信心。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坝区、库区和核心水源区腹地。移民搬迁复建任务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是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的主战场。移民搬迁时间紧、任务重、工程量大、涉及面广。

“为了让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丹江口将移民安置和移民发展同步考虑,针对农村移民着力发展观光旅游、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带动库区移民稳步致富。”丹江口市委常委武小凯介绍,库区的移民安置工作,力求让每一个农村移民都有依存的土地。

计家沟村村委会主任曹明华介绍,目前村里一共有46户人家,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柑橘、水产养殖和跑长途运输。“眼下,全村正在200多柑橘种植户中推行果园养鸡模式,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在移民安置点,修剪整齐的草木和时尚的村民广场吸引着记者的目光。“仅这个点的绿化环境投入就达十几万元。”丹江口市移民局局长陈信斌说,全市每年投入750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技能培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