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民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危害也不小,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环境承载压力大的城市里,燃放烟花带来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成为节日里的“环境问题”。
江苏省南京市环保局1月28日通报,正月初五零时前后,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超过400,达到重度污染,二氧化硫指标也随之升高。春节期间北京、上海等地的环保部门监测出的PM10和PM2.5数值也纷纷爆表。
过年燃放烟花爆竹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其背后承载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如何在民俗和环保之间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实践已经证明,简单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完全放松管理也不现实。应该切实转变思路,进行有效引导,既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又能有效控制烟花爆竹燃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指数激增、地面废弃物数量上升等负面影响。
比如,鼓励人们使用“无烟烟花”等新型产品,提倡过一个“无烟春节”;通过宣传,鼓励群众分散烟花爆竹燃放时段,以避免除夕和“破五”空气质量急剧恶化;指导居民在相对集中的区域燃放,合理配置消防、医疗急救资源,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等等。
民俗传统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在传承民俗的同时,也应不断丰富民俗新的内涵,力争在发扬民俗与保护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