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播撒中非友谊的种子
本报记者 陈 建

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中国友谊中学举行的“中南友谊井”出水仪式上,南苏丹艺术家载歌载舞。

本报记者

陈 建摄

1月的南苏丹,碧空如洗,骄阳似火。首都朱巴的中国友谊中学,200多名师生正以同样似火的热情,欢迎不远万里而来的中国客人。由中国民间组织在该校援建的“中南友谊井”即将出水,这不仅将解决该校师生缺乏清洁饮用水的难题,而且令人更加感受到这片百废待兴的非洲土地上浓浓的中南友谊。

校园的道路两旁,学生们挥动着两国国旗,激情欢呼,热烈鼓掌,长长的欢迎队伍如春潮涌动;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前,南苏丹艺术家拍打着独具特色的羊皮鼓、葫芦鼓,跳起热情奔放的非洲歌舞,鼓点、歌声久久回荡在广阔的尼罗河上空。当从地下130多米深处抽出的清洁水源从水龙头哗哗流出时,中国友谊中学的师生爆发出此起彼伏的热烈欢呼声。校长朱玛深情地表示,“中南友谊井”是中国人民带给南苏丹人民最好的礼物。

“中南友谊井”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组织援建。该会秘书长尤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民对南苏丹人民充满深情厚谊,愿意与南苏丹人民建立并发展友谊,更愿意为改善南苏丹人民的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该会作为致力于推动国内民间组织和机构参与国际活动的联合体组织,近年来多次与企业合作赴非洲开展民生项目等友好交流活动,愿以这次活动为起点,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中非和中南民间友好工作。

在非洲大地艰辛创业的中资企业,也在为促进中非友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驻非洲中资企业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不仅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发展,而且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它们建学校、设医院、打水井、修路桥,力所能及地为当地民众办好事、办实事。作为这次“中南友谊井”的出资建设方,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董事长范集湘说,该集团始终坚持“发展当地经济,回馈当地社会,勇担社会责任,共享发展成果”的经营理念,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追求企业与当地社会长期和谐发展。中资企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热情为当地民众造福的举动,赢得了非洲政府和人民的称赞。

由于刚刚摆脱战乱,南苏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非洲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南苏丹人道主义事务部副部长图特·杜尔说,南苏丹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缺乏,急需建设一批医院、学校和供水系统。因此,南苏丹不仅需要商业性的投资,也需要人道主义的投入。

南苏丹执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总书记巴甘·阿蒙曾多次访华,对中国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会见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代表团时表示,中国人民是非洲人民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他说,南中关系并不像有些人曲解的那样仅是能源、资源的关系。南中合作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国真心实意地帮助南苏丹等非洲国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南友谊井”的建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也是对别有用心、说三道四者的有力回击。百废待兴的南苏丹欢迎中国民间组织、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民到南苏丹来,参与南苏丹的建设和发展。

回首半个多世纪,中非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和发展振兴进程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栉风沐雨,历久弥坚。“中南友谊井”的建设继续书写着动人的友好诗篇。中非人民心心相印,友谊世代相传,如长江之流浩浩汤汤,如尼罗河之水生生不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